火锅起源于四川还是重庆

火锅起源于四川还是重庆

火锅,绝对是冬日里人们的心头好。每当寒风凛冽,热气腾腾的火锅总能让人心生向往。

全国餐饮门店众多,其中火锅门店占比不小。火锅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不仅因为其方便,更因为食客与店家皆方便。不需要繁琐的烹饪技巧,人们就能享受到烹饪的乐趣。

说到火锅的起源,先来定义一下何为火锅。在我看来,不论汤底、蘸料和食材,只要是边煮边吃或边涮边吃的,皆可称为火锅。火锅并非特定食物的名称,而是一种烹饪方式。

尽管麻辣烫与火锅味道相似,但并不能归为火锅。

按此标准,有人可能认为火锅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人类开始制作陶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古代人们吃火锅是一件既麻烦又奢侈的事。火锅与煮菜不同,边煮边吃费时费力。如果用柴火煮火锅,火焰太大,至少需要掌握烧制木炭的技术。

文献中,三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炊具五熟釜,也叫分格鼎,有人认为是最早的鸳鸯锅。但只是分食,并未体现火锅边煮边吃的特点。

魏晋时期的《三都赋》中似乎有对火锅的描述,但这主要是描述喝酒吃菜的场景,与火锅无关。唐代《通典》中虽有“火锅”二字,但其含义尚无法确定。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一种说法认为其起源于商周时期,当时称为古董羹。但实际上,古董羹这一叫法源于宋代,其名称中的“谷”指的是谷子而非古董。苏轼在《仇池笔记》中提到:“取凡饮食杂烹之,名谷董羹。”可见谷董羹不一定是火锅,更可能是煮菜大杂烩。

根据文物推测,先秦时期可能已有火锅。商代夹腹双底青铜方鼎、西周的刖人守门方鼎和刖人鲲等青铜器,底部有专门放置炭火的隔间。这些文物虽未明确记载吃火锅的场景,但很可能用于边煮边吃的餐具。具体用途尚证。

想象一下古人吃火锅的场景,由于吃火锅很奢侈,所以主要是贵族享用。食材除了家禽家畜,还有许多现代罕见的,如野鹿、野猪、犀牛老虎熊瞎子等。蔬菜方面较现代匮乏,主流蔬菜如葵、藿、薤、葱、韭等对于现代人来说大多是野菜。不过也有萝卜、藕等种植较少的蔬菜,以及香菜、竹笋、山、葫芦等。

汤底和蘸料是吃火锅不可或缺的部分。汤底在先秦时期可能只是简单的清水或肉汤骨头汤,调料只有盐巴、花椒等。而酱料却十分丰富,有百酱之称,包括各种肉类和豆酱等。到了汉代,出现了一种专门热酱料的器皿染器。染即蘸的意思,该器皿底部有加热盘,使食物和酱料都是热的。海昏候墓出土了一件青铜器,有人认为是汉代火锅,也有人认为是温酒器,目前尚未定论。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食材逐渐丰富起来。大蒜、芝麻、香油等都开始使用。最早的芝麻酱虽未明确记载,但根据古人做酱的习惯推测应该很早就有了。到了宋代,《山家清供》一书中开始明确记载吃火锅的场景以兔肉为主食材的火锅吃法逐渐流行起来书中还为其取了一个非常文雅的名字拨霞供明始流行涮牛羊肉明代《工部厂库须知》记载酒醋面局负责制作火锅此时的火锅名称与具体形式已经明确宋氏养生部记载涮羊肉的做法与今天的吃法很相似清代火锅风靡尤其是乾隆皇帝对火锅情有独钟在千叟宴上更是摆了上千个火锅如今风靡全国的川渝麻辣火锅则源于道光年间劳工们在重庆嘉陵江以北发明的以花椒和辣椒遮下动物下水腥味的手法近年来四川多地争夺火锅起源地各执一词但可以看出麻辣火锅底层劳工发明的可能性更大至于广东潮汕火锅的起源则说法不一但至少在民国时期就已出名如今火锅真正风靡全国是十年代以后的事情现在全国火锅主要分为三大派系北方派以老北京涮肉为代表广东派以潮汕火锅为代表而麻辣火锅则天下各地火锅店在保持传统吃法的同时也在不断融合创新例如北方火锅店也有了丰富的酱料选择而南方火锅店也开始尝试加入一些北方元素总之火锅是饮食的缩影聚餐时吃火锅更是吃一种氛围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希望大家的日子也能像火锅一样红红火火我是XXX下期再见。


火锅起源于四川还是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