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换个显示屏多少钱

车上换个显示屏多少钱

最近,我注意到车上的屏幕发展日新月异,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挡风玻璃下的投影屏——P-HUD。宝马和小米的新车都已经装备了这一技术,受到了超过六成车主的好评,他们认为这一功能相较于传统的中控屏幕更为实用。其实,P-HUD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战斗机上的应用,最初是为了让飞行员能够便捷地查看飞行参数。后来,汽车厂商发现这一技术的潜力,便将其引入到了汽车行业。

过去,汽车所使用的HUD仅限于显示少量信息,例如车速。早期的车型如日产和马自达,只是在挡风玻璃前放置一块透明板。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彩色HUD开始出现,但信息量仍然有限。随后,W-HUD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能够投影到挡风玻璃上,像君越和宝马等车型都采用了这种技术。而奔驰更进一步地推出了AR-HUD,能够实现导航和路况的叠加显示,但成本较高。

而现在兴起的P-HUD则更进一步地将整个挡风玻璃底部的区域都变成了屏幕。以宝马的iDrive 9.0系统为例,其投影区域横跨左右A柱,能够同时显示车速、导航、电量、空气质量等信息。与传统的HUD相比,P-HUD的信息布局更为整齐清晰,而且黑底设计使得其在阳光或远光灯下都不反光。

小米最新推出的YU7车型更是采用了三块屏幕拼接的投影技术,官方称之为全景曲面投影技术。其亮度高达1200尼特,比iPhone 16 Pro Max还要亮200尼特。其显示密度达到惊人的108PPD,这一参数甚至超过了高端VR眼镜。而且,它还能自动矫正画面变形,确保显示的图像清晰无误。

这种技术的兴起,是因为传统的仪表盘和中控屏都存在一些问题。仪表盘显示信息有限,而中控屏在查看导航时可能需要驾驶员低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P-HUD则结合了两者的优点,不仅能够显示大量信息,而且驾驶员不用低头就能查看全车状况。宝马和小米都已经开始量产装备P-HUD的车型,这说明这一技术的成本正在逐渐降低。

最初,这种技术是为战斗机而设计的,但现在汽车行业的运用已经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例如双焦面技术和激光光源的应用,使得投影面积能够达到1.1米宽,覆盖整个前挡风玻璃底部。宝马采用了高精度曲面镜片,而小米则采用了Mini LED屏幕组合技术。

在参数方面,普通HUD的亮度通常在200-400尼特之间,而P-HUD则直接提升到1200尼特。在显示密度方面,P-HUD也翻倍于传统HUD和VR眼镜。其反射率不到1%,确保大部分光线能够投挡风玻璃上,保证白天和晚上的清晰度。

经过实际测试,这种屏幕在各种光照条件下表现稳定。无论是夏天正午的阳光直射还是冬天的雨雪天气,都能保持清晰的显示效果。这一技术减少了驾驶员需要频繁转头查看中控屏的需求,从而降低了驾驶时分心的风险。这一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需要专门的涂黑区域,对车厂的生产工艺要求较高。

现在,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采用这一技术,如问界M9和奔驰S级。这表明P-HUD不是个别车企的实验品,而是汽车科技发展的一个趋势。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车型跟进,但成本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宝马采用了高精度光学系统,而小米则采用三屏拼接技术,两种方案各有优劣。光机体积和散热设计也是该技术面临的挑战之一。

P-HUD是汽车科技的一项创新成果,将重要信息直接投挡风玻璃上,为驾驶员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查看方式。尽管目前该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相信这一曾属于战斗机的高冷技术将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对于那些追求科技感和便捷度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项值得期待的技术革新。


车上换个显示屏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