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秘北京动物园两栖爬行动物馆的蟒世界
在北京动物园西区的两栖爬行动物馆内,蟒无疑是馆内最引人注目的重量级观赏动物。作为体形较大的蛇类,全球共有约六十余种蟒,而在这里展出的三种分别为网纹蟒、缅甸蟒和珍稀的黄金蟒。让我们一同领略它们独特的魅力。
蟒的体表覆盖着小型鳞片,与其他蛇类有许多共同特点,如不能动弹的眼睑、消失的耳孔以及伸缩性极强的分叉舌。它们的身体和尾部由于脊椎骨和肋骨数量的增加而变得更加。与其他蛇类不同的是,它们的体内仍保留有一对条状的髂骨和小型股骨。在雄性个体中,这些结构尤为发达,用于时的抱握。这暗示了它们的祖先曾拥有健全的四肢,但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退化消失。
虽然蟒的行动看起来有些迟缓笨拙,但它们是一类极为贪食的动物。它们没有毒牙,只有细小的牙齿,在捕食时,会采用独特的缠绕绞杀方式将猎物。这种与众不同的捕食方式令人们叹为观止。由于它们的下颌骨与头骨的关节极为松弛,口部能够到惊人的角度,即使比它们头部大几倍的动物也能被整个吞下。
在野外,蟒的主要食物包括各种大小动物,从野猪、野羊、鹿到鼠类、鸟类、鱼类等。但在动物园内,它们主要以家鸡为食,幼蟒则主要以幼鼠或小白鼠为主食。它们的消化能力极强,除了兽毛和牙齿外,其他部分都能被消化。随着饥饿程度和气变化,它们的食量也会有所调整。饱食之后,它们可以几个月不再进食。
蟒的头部和颈部有着明显的区别。头部狭长而小巧,鳞片小而多,头顶微凹。眼睛较小,位于口裂中点的上方。最引人注目的是唇窝这一器官,它对温度极为敏感,能在较远的距离内感知周围环境微小的温差变化。这使得它们在捕食时具有极高的成功率,很少有猎物能够逃脱。由于主要食物是热血动物,它们发展出了与之相适应的热能感受器。
在野外,蟒大多栖息在温暖湿润的热带和带森林中。它们对温度要求较高,喜欢温暖而害怕寒冷。当气温达到25-30℃时最为活跃,而在寒冷的冬季则需要冬眠来度过寒冬时期,此时它们会隐居在树洞或石穴中保持冬眠状态依靠体内储备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最低消耗。等到来年春天便会结束冬眠重新活动起来。而在繁殖期结束后雌性需要暂时停止进食和水份摄入以便照顾好孵化出的幼体直到它们破壳而出为止这一过程大约需要两到三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孵化过程刚出生的幼体就已经接近一米长了并且天生具备爬行能力然后便是它们生命中色彩斑斓的部分:网纹蟒以其长达十二米的惊人长度而闻名于世拥有复杂钻石型斑纹;缅甸蟒则是亚洲第二长缅亦是唯一一种在分布的蟒类身上也有美丽云豹状花纹;而黄金蟒则为缅甸蟒中的珍稀白化突变种通体金黄充满美丽独特而吸引人的特点但因为缺少保护色更容易患病目前在野外难以存活存量稀少也需要人为养护和保护说明一点无论世界之最还是亚洲之最都指的是这个物种的最长记录具体到动物园里生活的个体可能会因为空间大小猎物的丰富程度等种种原因而不能达到那么巨大的体型但是在合理的生存环境下保持正常生存状况的情况下它们都能长到七八米长甚至更长这也是它们体型与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一个体现此外它们的身体也会随着岁月的增长而不断生长因此年长个体的体型往往会大于年轻的个体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些美丽的动物都是拍摄者李湘涛为我们捕捉到的珍贵画面使我们能够近距离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注:本文所有关于蟒的图片均为作者李湘涛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