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生饭加水还能熟吗

夹生饭加水还能熟吗

前几天,长沙的一所中学里,老师将一篇旧文作为现代文阅读素材,引起了我的注意。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关于米饭的。

在我还小的时候,家里没有电饭锅,爸爸妈妈教导我们如何煮出美味的米饭。他们告诉我们,煮米饭时要控制水深和火候,如果了,米饭会软糯;但如果水少了,就会夹生。我们江南地区的米饭大多是煮出来的,因为煮多水的米饭更容易让人接受。有了电饭锅之后,煮饭变得简单多了,一键就能完成。我还记得,我曾经把煮好的米饭带到学校,赢得了“会做家务的好孩子”的美誉。

虽然我习惯了吃白米饭,但在读《红楼梦》时,书中描述的“绿畦香稻粳米饭”让我心生向往。我也听说过北方的米饭是煮到半熟再蒸制,这样的米饭粒粒分明,米汁仍在,香美可口。对我来说,这些描述简直就像神话一样。

米饭虽然日常易得,但在小时候,我却曾经细心品味过它的味道。我记得老师说过,米饭里是有糖的。于是,我中午去食堂时,不要菜,只要一碗饭,细细咀嚼。果然,吃得慢一些,米饭就变得甜了。这种甜太不可思议了,吃了几顿之后,我觉得其他菜肴的味道更加浓郁,相比之下白饭就显得有些傻了。

到了大学,我很少有机会在家看到父母精心准备饭菜的场景。偶尔吃到米饭,无论是汤泡、盖浇还是蛋炒,我都吃不出好坏来。很多餐馆都会说“每人奉送米饭一碗”,米饭的地位看似不重要也不关键。许多餐馆虽然菜品做得很好,但米饭却有些像是食堂的大锅饭。煮饭的师傅可能也知道,现在细心吃米饭的人不多了。

米饭本身其实是可以很有讲究的。比如扬州炒饭和西北的酸菜炒米,要用隔夜饭才能炒得透,有嚼头;而无锡常州一带的咸肉菜饭,煮饭时就要多加水。广东煲仔饭从选米开始就要讲究,只有选用纤长的米才能制作出美味的煲仔饭。

不同地方的米饭有着不同的烹饪方法。意大利人做烩饭,西班牙人做海鲜饭,都是略半生带脆味的。希腊馆子里有一种用葡萄叶子裹着米饭和绞肉的食物,像粽子一样。我在日本静冈吃过一碗街边小店的米饭,味道香美饱满。我仔细观察老板的操作,发现他们先煮米,然后放在蒸炉里用稻草蒸制,这样煮出来的米饭才会饱满好吃。

一碗看似简单的米饭,其实也可以很讲究。

现在,我的妈妈仍然坚持着老一辈人的观念。无论吃了多少酒肉蔬菜,她都会要求我们“必须吃碗米饭,哪怕两勺”。老一辈人认为米饭有谷气,通地气,吃下去可以养胃。而且他们认为人要吃米饭才能守得淡、不忘本。

在香港老电影里,老婆常常被叫做煮饭婆。无论外面的风云如何变幻,最终大家还是要回家和煮饭婆一起吃饭。一碗小碟小盘的菜配上一小碗米饭,就是最简单也最实在的晚餐。《食神》里唐牛的佛跳墙虽然厉害,但最终还是要输给一碗黯然销魂的叉烧荷包蛋饭。这说明了米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人生最初的寄托,也是最后的安慰。因为世上有了淡的底子,一切菜才有了滋味。

要领略一份好米饭的味道并不难。只需要远离厚味大菜、麻辣咸香,稍微饿一两顿。到午夜时分饿上来时,在厨房煮一碗米饭,然后在夏虫鸣里慢慢享用。你可以根据口味选择不同的搭配方式:可以用热茶泡之后撒点梅干、用各种酱料来拌、或者直接用猪油和酱油拌;也可以什么都不就,就着小咸菜慢慢嚼。就像小时候相信“只要用心嚼,米饭是甜的”那样嚼下去,最后你会发现一碗淡里沁出甜香暖意的米饭是最美味的了。


夹生饭加水还能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