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题目和作者背景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一篇著名散文。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被誉为“濂溪先生”,是北宋时期的重要哲学家,其著作包括《太极图说》和《通书》等。
二、文章中的衬托手法
1. 正衬:通过赞美菊花的隐逸之美,来正面衬托作者的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2. 反衬:通过牡丹的繁华富贵来反面衬托,表达了对世间争名夺利、的厌恶,更突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
三、基础知识详解
1. 句子解释及关键词解释
(根据课本内容填写)
2. 一词多义解析
– “之”:a. 的;b.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际意义。
– “益”:a. 更加;b. 动词,益处。
– “清”:a. 清澈;b. 清芬。
– “远”:a. 远播,动词;b. 从远处,形容词用作状语。
3. 词类活用解析
– 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意为“生长枝蔓”和“生长枝茎”。
– 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远播香气”。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用作状语,表示从远处观赏。
4. 判断句的特点
– 使用“……者也”结构表示判断。
四、写作手法与作者品格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写莲花寄托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
五、关于重庆中考B卷的题目
1. 关于《爱莲说》的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是:A。
– 解析:B项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并非仅象征君子的孤傲独立品质;C项中,“予独爱莲”并非直接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而是托物言志;D项,文中确实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但主要意在表达作者对追逐名利世风的批判,而非仅对污浊的讽刺。正确答案是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