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机器狗拥有敏锐的嗅觉?这是光谷实验室的易飞团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高性能气体传感器在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需求非常迫切。”易飞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博导,同时也是光谷实验室的全时项目负责人。
从高校的研究组到创业合伙人,易飞现在更像是一个为“光子鼻”推广的人。那么,“光子鼻”究竟是什么呢?易飞解释道,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他们团队通过研究光学气体传感技术,成功突破了在受限空间中检测低浓度复杂成分气体的技术难题。
在实验室里,易飞展示了一个如同拇指大小的传感器,并告诉记者:“我们正在与杭州一家制造人形机器人的企业合作,将我们自主研发的‘光子鼻’安装在其产品上,为机器狗赋予嗅觉功能,并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
从0到1的技术创新,易飞团队在学校花了10多年时间;而从1到10的成果转化,对他们这些高校教师来说,则是一道难以跨越的“死亡峡谷”。光谷实验室的成立为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
易飞说:“高校科研项目在原始创新能力上有显著优势,而光谷实验室则为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通过人才、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光谷实验室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成功填补了这一转化过程中的空白,为高校科研成果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我们的团队在光学气体传感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积累,已经掌握了全链条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易飞在湖北实验室科技成果推介融资路演活动上,介绍了他们的“智能光电气体传感微系统”项目。活动结束后,他立刻返回实验室,继续他的研究工作。现在,那些曾经难以走出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正在逐渐走向应用,开启了新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