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的介绍100字

三孔的介绍100字

关于孔子的数字故事(88)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晚年常常会遭遇所谓的“人生关卡”,特别是在年龄上,比如那令人忌讳的73岁和84岁。这一观念源自于历史上的两位伟人——孔子和孟子,他们的享年分别是这两个数字。当我们行至晚年,面对这两个数字时,往往会感到一种难以逾越的障碍感。最近我独自游历了孔子的故乡,发现了一些与孔子紧密相关的数字故事。

五一假期,我独自来到了孔子的故乡。在孔子的故里,我探索了孔府、孔林和孔庙,发现了许多与孔子息息相关的数字。在这里,我将这些故事整理下来,与大家分享。

孔林是“三孔”之一,是孔子及其后人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它位于曲阜城北的泗水河畔。

孔林的大门始建于明代,并在清代得到。进入大门,是一条长约500米的甬道。迎面高大的门楼被称为“观楼”,俗称“二林门”。甬道左右两边分别种植着72和73棵参天古树。从大门到二林门的距离是500米,与孔子的“礼”字谐音,在这里具有特殊的意义。左边的72棵树象征着孔子的72位贤弟子,而右边的73棵树则象征着孔子的寿命为73岁。

在孔林内,有各类树木十余万株,其中以松柏为主。相传孔子的三千弟子在各地生活,他们在孔子去世后纷纷前来祭奠,并带来一棵树木栽在孔林中以示纪念。比如子贡从南方带回的楷树,他在经商时听闻孔子去世的消息后未能见到恩师最后一面,便将这棵树栽在了孔子的墓地旁,并为恩师守孝六年。除此之外,还有数百种植物共同构成了这片繁茂的林园。

在这片树木的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除了著名的汉碑被移入孔庙保护外,孔林内还有唐代至清代的石碑三千六百多块,堪称名副其实的碑林。


三孔的介绍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