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于律己,经典10句话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严于律己,经典10句话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家廖一梅在书中阐述道:“若你不相信自我克制是通往幸福境界的钥匙,那么放纵自我无疑更不是。”人的一生中,大部分不幸的源头都在于无法自我管控。放纵是本能,而自律才是修行的表现。只有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是一个人展现出的最高级的自律。

心有所畏。《道德经第二十章》告诉我们:对于人们普遍感到敬畏的事物,我们也应怀有敬畏之心。敬畏并非等同于恐惧或懦弱,它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没有人能够独存于世、唯我独尊。如果我们对于天地万物毫无敬畏之心,必然会引来灾祸。只有心怀敬畏,尊重天地、生命以及自己,我们才能有度,换取一生的平安与喜悦。就如楚惠王的故事所述,他因敬畏天道,吞下含有水蛭的食物后,意外治愈了长期困扰他的疾病。这正是天道酬勤、的体现。

言有所戒。《荀子》中提到:“言辞恰当是智慧,沉默同样也是一种智慧。”在适当的时机保持沉默,是一种深谋远虑的表现。鲁肃在孙权与大臣们商议时选择沉默不语,而在私下里向孙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明白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能会引发争执甚至麻烦,因此选择谨慎发言。老子曾说:“言语多有失误,不如守口如瓶。”真正聪明的人在展现自己的也懂得如何自我保护。他们知道何时应该说话,何时应该保持沉默。言语如同银饰一样珍贵,而沉默则如同金子一样有价值。有尺,言行有度,这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行有所止。古语有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这并不是鼓励我们放纵贪婪的欲望。相反,这是警示我们要懂得知足和适可而止。有些人沉迷于追求财富和欲望的满足,最终可能会因此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虞公就是一个例子,他因为贪婪无度最终失去了自己的。老子曾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只有懂得知足和适可而止,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从容和淡定。凡事都要把握一个度,因为过度必然带来灾祸。只有掌握好分寸,才能展现出顶级的智慧。

《孟子》中说:“人有所不为然后可以有为。”做人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而处事之道则在于自我控制。只有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我们才能在纷繁的世间安身立命。通过严格自律和修身养性,我们的人生道路必定会越走越宽。


严于律己,经典10句话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