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离合变速箱简称为DCT,因为其具备两组离合器而得名。自从大众推出DQ200七速双离合以来,双离合变速箱的挡位数量一直保持在7速的状态。
这种变速箱大部分的结构都设计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挡。其中,一组离合器控制1/3/5/7挡,另一组离合器则控制2/4/6挡以及倒挡。它们采用4个换挡拨叉,每两个档位共享一个拨叉。
从6速到7速的升级
以大众的DSG为例,早期的DSG是6速双离合,代号为DQ250。当时市场上大多采用4AT和6AT的变速箱,因此6速的自动变速箱已经算是比较先进的。由于对低油耗的要求以及追求更低油耗的驱动,许多厂家发现增加挡位数可以实现更好的油耗表现,于是纷纷选择7速双离合。
从6速升级到7速对于双离合变速箱来说并不是难事。因为6速的双离合变速箱已经具备升级到7速的结构基础。只需要在不改变太多结构的情况下增加相应的齿轮和离合器组件,就能实现7速的升级。
而对于更多的档位,仅仅增加换挡拨叉是不够的,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
关于变速箱的体积和重量
双离合变速箱与手动变速箱类似,依靠齿轮咬合产生档位。每个档位需要两组齿轮配合构成。随着档位的增加,齿轮组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势必会导致变速箱的尺寸和重量的增加。这与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相悖。
输入轴的承受能力
双离合变速箱通常有两根输入轴,一根是实心的第一输入轴,另一根是空心的第二输入轴。由于空心轴的承受强度有限,其长度通常较短。若为了增加挡位数而增加齿轮组,空心轴的长度需要增长,承受的齿轮数量也会增加。这要求提升空心轴的强度,可能需要更换材质并重新设计输入轴及整个变速箱的结构。
七个挡位的合理性
对于双离合变速箱来说,7个挡位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设计。7个前进档能够在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过多的挡位不仅会增加研发成本,还可能导致结构过于复杂、可靠性下降。例如,本田尝试开发8速双离合并解决换挡顿挫问题,但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成本过高、油耗增加等。至今,本田增加的3离合11速双离合也尚未实现量产。
7个挡位的双离合变速箱在当前用车环境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虽然有些车企仍在研发8速双离合,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7速双离合仍将是主流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