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打开米缸准备煮饭时,发现一些小米虫在大米中游走,甚至在水洗过后这些虫子依然顽强生存。
很多人会产生疑惑,明明米缸盖得严严实实,这些米虫究竟从何而来?长了虫的大米还能否继续食用?
我们要了解大米生虫的原因。稻谷、燕麦等粮食在生长过程中会附着虫卵,这些粮食的加工过程一般是晒干和去壳,并未经过高温处理,虽然能杀死成虫,但寄生在米粒里的虫卵却无法被消灭。当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这些虫卵便会孵化出来。例如,当温度达到20℃-40℃、湿度达到65%-95%时,虫卵只需7天左右就能孵化,大米中的蛋白质和淀粉还会为其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
那么,生虫的大米还能食用吗?答案是可以的。大米里的米虫,我们通常称之为米象,它们会在谷物中产卵并孵化。虽然这些米虫令人不悦,但它们本身并不携带特殊的致病菌,也不具有毒性,更不会咬人。只要我们将米中的虫及其代谢物筛掉,并淘洗干净大米,就可以放心食用。而且,通过高温加热,隐藏在大米中的虫卵也会被杀死。无需因为几只米虫而将一整袋大米丢弃,这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但如果大米已经严重碎屑化,就不建议食用了。
接下来,我们要学会区分生虫大米和霉变大米。大米存放久了或存储不当可能会生虫或霉变。虽然生虫的大米还可以食用,但霉变的大米却必须丢弃。霉变的大米会产生真菌毒素,不仅难以清除干净,还有食品安全风险,比如可能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毒性极高,大量摄入可能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霉变大米的特征包括表面发灰、失去光泽、呈现灰粉状,以及有霉味和潮湿感。
那么,如果大米生虫了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采取阴凉筛虫的方法,将生虫大米放在阴凉通风处,让虫子慢慢爬出,然后再进行筛选。也可以采取冰冻杀虫的方法,将生虫的大米放入塑料袋中,放入冰箱冷冻室48小时,即可杀死大米里的蛀虫。
在选购和储存大米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智慧技巧。购买大米时,优选真空包装和日期近的粮食;储存时,要注意阴凉、密封,并定期彻底清理米桶。还可以运用大蒜、花椒等大料进行熏蒸,驱赶或杀灭米虫。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味觉敏锐的人可能会觉得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的大米煮出来的饭带有微量的香料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