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职业学校逐渐成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摇篮。长期以来,“没前途”、“混日子”的刻板印象正在被逐渐打破。
在宜宾市,有一所由多所学校合并设立的职业学校——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宜宾技师学院),近年来其办学综合实力、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及社会影响力均大幅提升。这所学校被评为了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获得了多项荣誉。
近日,记者前往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探访,发现这所学校已经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的育人新格局。学校通过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以需求导向、项目驱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打造了一个集教学、实训、生产、培训、评价、大赛等为一体的产教融合综——宜宾市高新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这个占地99亩、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的基地,总投资高达5.7亿余元,极大地推动了该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所学校,信息工程系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李富林是创业的典型代表。他和同学一起成立了“阿轩创新工作室”,主要开展漫展Cosplay道具、手办工艺品等制作,并已经接到了不少订单。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工作室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该校为了解决教材内容滞后等现实问题,把人才培养与现实生产高度融合,设立了多个专业系,开设了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学校优秀的师资团队和各行业专家的支持,使得这些专业课程真正融入了现实生产场景,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除了教学之外,该校还注重实践教学,邀请了中核建中宜宾核燃料原件有限公司的一级焊工方宝红等各行业专家来基地教学。方宝红不仅是焊接技术教学的佼佼者,还多次带领学生参与各种技能大赛并获奖。他的学生们已经成为各大用工企业的技术人才。
该校还探索构建了“五育融合 四化育人”工作模式,并注重服务乡村振兴。学校设立了多个农业基地,并帮助农村学生参与家庭生产增收致富,培养其成为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的新农人。
这所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正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个缩影。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来源:法治四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