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对话,让我家的初中生孩子一脸叹息地向我抱怨:“妈妈,我们班可能就咱家最穷了。”这孩子的话语让我瞬间有点迷茫,心里疑惑:“我是不是给孩子的生活待遇不够?是不是少了衣服还是饭菜?”孩子解释道:“我们班级里,如果一个同学在期中考试中进入年级前五十,他的父母就会为他买一双xxxx品牌的跑鞋,价格在¥xxxx元以上。我这次考试进步明显,但是你却没有给我买什么奖励。”我仔细询问:“你们班的那个同学真的考进年级前五十了吗?这双鞋真的值得他炫耀吗?”孩子回答:“鞋是√√√牌的,价值¥xxxx元,我们全班同学都在等着看他穿上这双鞋来学校。”听到这里,我心里琢磨了一下:是这孩子没考进年级前五十心生嫉妒?或是全班跟风胡乱攀比?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很过分。所以我果断对他说:“别跟着瞎掺和了,赶快起床吃饭上课去!”事后反思一下我的应对方法也值得探讨,心里觉得自己像是被他诱导了似的。正当我打算去餐厅时,他跑过来向我提议:“如果你答应期末考试我进了年级前四十买这双鞋给我作为奖励的话,那我就更有动力去努力了。”看着他那充满希望的双眼,我心里琢磨着是否真的要这样承诺。后来我也稍微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理智考虑,“只要你努力就会有收获”可能已经被这市场大环境现实影响反而这句如此的有杀伤力诱惑。万一真的进了前四十呢?或许我会因此损失一笔钱,但也可能激发他的学习热情。也许这看似小笔的奖励能够成为他前进的动力呢?如果他真的努力取得了好成绩,就算破财我也乐意。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