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人们在装修室内时,瓷砖上墙是一种常见的选择,因其美观大气的外观而受到广泛的喜爱。回顾过去,我们通常使用水泥砂浆来粘贴瓷砖,但现在却逐渐转向使用瓷砖胶和瓷砖背胶。对此改变,我们咨询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原来背后有这些原因。让我们一探究竟。
为什么过去普遍使用水泥砂浆,而现在却选择使用瓷砖胶呢?
1. 过去瓷砖的吸水率较高
在以前,由于技术限制,瓷砖的吸水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大尺寸瓷砖的吸水率能达到10%以上。这类瓷砖通常需要事先浸泡在水中才能铺设,这样可以确保水分充足,使得涂抹在背后的水泥砂浆更加贴合,粘结力更强。
2. 过去使用的瓷砖尺寸较小
早期的瓷砖尺寸相对较小,通常为300x600mm,使用水泥砂浆时的压力相对较小,因此能够更牢固地粘贴在墙上。
而现在为什么使用瓷砖胶上墙还是会出现空鼓、脱落现象呢?
1. 瓷砖背面的脱模剂未清除干净
瓷砖在生产过程中,背面会有一层脱模剂。这层脱模剂需要在铺设前清除干净。如果未清理干净就直接铺设,很容易导致瓷砖脱落。
2. 瓷砖胶的涂抹不均匀,工人技术不到位
使用瓷砖胶时,需要遵循薄涂的原则,厚度通常在3到8mm之间,这样可以达到最佳的粘结效果。薄涂工艺相对复杂,不仅需要墙面平整,也对工人的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如果操作不规范,很容易出现空鼓或脱落现象。
本文由齐家小编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前往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详细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