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轮胎寿命的两个主要因素
1、橡胶老化
轮胎的橡胶会受到阳光(紫外线)、空气中的氧气和臭氧、雨水、雪以及温度的影响。橡胶在氧气中会发生氧化反应,雨水的侵蚀会腐蚀橡胶,低温下橡胶会变脆。长时间下来,橡胶会出现老化、硬化、龟裂的现象,这会增加行驶过程中爆胎的风险。
2、磨损
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一直处于磨损状态。一旦轮胎磨损到安全标志,其抓地力和排水性能会下降,进而影响行驶的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轮胎的使用寿命为2-3年或行驶6-10万公里左右。对于长期不使用的备胎,从理论上讲,其性能会下降,也可能出现橡胶老化的现象,因此也需要进行更换。
但是否需要更换备胎,需要视备胎的具体情况而定。备胎一般用于紧急情况,行驶距离不会过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继续使用。从安全角度出发,建议尽快更换老化的备胎。有些车型配置的备胎虽然是全尺寸的,但不应作为正常轮胎日常使用。
有一种方案是,在新轮胎使用3年左右后,选择状况较好的轮胎留用,其他轮胎淘汰(不要舍不得),再买一对新胎装在前轮上,从留用的轮胎中选两个装在后轮上,剩下的一个做备胎。这样做的好处是每次只需更换两个轮胎,减轻经济负担,同时保证前轮始终使用较新的轮胎。
这种方案也存在问题。替换下来的轮胎作为备胎使用时,已经达到一定年限,存在各种损害和老化的风险。建议车主在保养车辆时定期检查备胎的状况,因为备胎也会受到外部环境、天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自动膨胀、腐蚀等现象。只有定期检查保养,才能在真正需要使用备胎时确保安全。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车主应该重视轮胎的保养和更换。不要抱侥幸心理,忽视备胎的状况。毕竟,行车安全是最重要的。
(推荐车用懂车帝客户端的小程序,查看更多关于轮胎保养和更换的实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