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目前在我国居民中的患病率显著上升。研究明确指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以大幅度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风险。
近日,由健康促进会、预防医学会等多个权威机构共同发布了《健康生活方式与胆固醇管理联合提示》。该提示强调了以下几点重要信息:
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每降低1mmol/L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就能降低20%~23%。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血脂管理的重要目标。我国居民的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理想水平存在差距,需要加强管理和控制。
二、定期进行血脂检测,从中青年开始了解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胆固醇,建议从青年时期开始定期检测血脂。对于低于40岁的成年人,每2至5年进行一次血脂四项检测;4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则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脂检测。对于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应根据个体化需求进行血脂检测。配合使用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系统,可以有效预测未来1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概率。
三、控制能量摄入,科学管理体重
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为了控制体重增长,应减少能量摄入。通过减少每日食物总能量、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身体活动等措施,逐渐减轻体重至理想状态。维持健康体重有助于血脂控制和胆固醇管理。
四、改善膳食结构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