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方言中的“軃神”: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四川方言中,“軃”这个字读作“妥”,实际上是代表了某种事物下垂的形态,如常用的说法“重軃軃”,就是形容物品分量较重,提起来需要一些力气。
说到“神”,现在人们常常用男神、女神来称呼他人,似乎听起来十分巴适。但在四川方言中,“神”这个词往往带有不太正面的含义。比如“神戳戳”、“神癫癫”、“神叨叨”等,都带有贬义。甚至在普通话中的骂人话“你有病啊”,“干嘛?你有毛病啊”,翻译成四川话就变成了“你娃神的嗦”。
“軃”和“神”组合而成的“軃神”一词,无疑带有新的含义。在《汉典》中,“軃神”被解释为“轻薄少年”。的《黑貓》中也有相关描述,不打牌不吃酒的时候,他们就像成都的所谓“軃神”,总是坐在戏场中的第一排,为自己所喜欢的旦角大声叫好。巴金的《家》中也提到,“軃神”指的是一些专门调戏妇女的年轻人。大致的意思和“街娃儿”“二流子”相近。
四川许多地方都有“軃神”这个说法,虽然各地略有差异,但总体都用来形容那些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不修边幅,衣冠不整,行为不文雅的年轻人。在成都,老一辈的人时不时还会用到这个词语,只是现在的含义略微有所不同。
回想我们的童年,那时的孩子们衣物较少,很多时候都是哥哥穿了弟弟穿,姐姐穿了妹妹穿。有时候爸爸也会穿儿子剩下的衣服。当小孩穿上不合身的衣服,袖子和下摆垂下来,显得大笼大垮,拖泥带水时,大人们就会打趣说:“你穿的这是什么啊,像个軃神一样。”虽然话语中带有笑意,但也透露出了一丝的心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