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B站上一名UP主发布了一段吐槽视频,针对乘风2023节目的人设、修音等内容细节进行批评,同时表达了对部分嘉宾的期待。视频中的关键词如“金主”、“姐姐”等引发了网友的争议和不适。有人质疑其是为了蹭热度而发表此类言论,也有人认为这一季的节目内容乏善可陈。长期以来,B站的吐槽区一直热度不减。当吐槽的初衷由“想要表达观点”变为“为了吸引关注”,我们不禁要思考这究竟是在追求真实的“争鸣”,还是在追求虚假的“名声”?
吐槽本质上是一种评价,关于作品的好坏有时并无定论,但吐槽的合适与否却是显而易见的。有句俗语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对于文艺作品的评价也是多元的。当吐槽的言论尺度失当,成为一场言语过度的,那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
文艺作品需要各种声音来促进其不断进步,更多的“争鸣”往往能带来更高的质量。不同的声音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种激发灵感的刺激。作为观众,我们也有对作品进行评价,但这种评价应当基于真实的审美标准,而不是为了制造“笑点”或“爆点”而强行发表观点。
在吐槽逗乐的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不纯的目的很容易导致吐槽偏离轨道。只有当我们真正关注文艺作品,才能发出真实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又能为其带来进步。在文艺市场中,我们需要多元的评价,吐槽视频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言辞犀利并不等于可以随意发表不当言论,只有言辞失当才应受到批评。文艺作品应该允许各种声音的存在,但必须是建立在真实、合理、有料的基础上的吐槽。我们应当谨慎选择言辞,保持纯正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