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是啥时候啊?这个节气有啥讲究呢?

“二月二,龙抬头,春耕时节喜洋洋”。随着农历二月初二的到来,大街小巷的理发店纷纷迎来了繁忙的客流。这一天,是传统节日中的“龙抬头”,标志着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厚。

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等。这个节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与古代农耕文化紧密相连。在这一天,人们敬龙祈雨,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

自古以来,龙在中间被视为吉祥之物和行云布雨的。在龙抬头这一天,人们有许多习俗,如剃龙头、吃猪头肉、吃面条等。剃龙头是这一天最为普遍的习惯之一,民间认为在龙抬头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好运。

关于龙抬头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元代。熊梦祥所著的《析津志》中已有记载。到了明代,关于这一节日的习俗记载更加丰富。比如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了当时人们如何庆祝这一节日。费著的《岁华纪丽谱》也记载了二月二日的习俗和活动。

除了剃龙头之外,龙抬头这一天的吃食也有特别的命名。比如,吃猪头肉称之为“挑龙头”,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水饺叫吃“龙耳”,春饼又称“龙鳞饼”,一切都与龙有关,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在龙抬头时节,正值春暖花开,正是游园赏春的好时节。在唐宋时期,成都人就有游习惯。小游江活动就在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从清水河下游的万里桥出发,沿江而下,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全城的人都出动观看。这一天,成都人还会过中和节,虽然中和节原本是在农历二月初一庆祝的节日,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庆祝时间改在了二月二,与龙抬头节日合并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