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蒙系统寻求VSCode适配遭拒,国际软件市场冷淡对待,华为自研工具能否打破僵局?
近日,有用户在VSCode上提出适配鸿蒙系统的需求,却遭到拒绝。虽然VSCode主要面向Windows、Linux和Mac用户,但对于新出现的鸿蒙系统,适配的困难显然不仅是技术问题。
在华为5月19日的发布会上,CEO余承东强调了与国内软件企业和开发者合作建设鸿蒙生态的重要性。现场展示的大部分是国内软件,如WPS、腾讯会议等,而国际软件巨头如Adobe的产品并未提及。不仅是VSCode,Photoshop等软件的鸿蒙适配问题也尚未得到解决。
华为已经推出了许多替代工具,如Dev Eco Studio用于开发鸿蒙应用,采用类似TypeScript的新语言。还有云端IDE可直接在线使用,支持多种编程语言,但由于VSCode插件生态的优势,许多功能无法直接迁移。华为还推出了一种名为仓颉的编程语言,声称具有出色的安全性,能在多系统上运行。
国际软件公司不愿配合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技术兼容问题。微软必须考虑的规定,某些技术不能随意提供给企业。为鸿蒙适配投入研发成本,但鸿蒙用户基数相对较小,对公司而言并不划算。
目前使用鸿蒙开发的程序员主要选择华为自家的工具,虽然功能齐全,但习惯了VSCode插件生态的开发者们仍感不便。有人尝试通过开源项目模仿VSCode界面,但稳定性和速度尚待提升。对于国内开发者来说,这种情况确实有些尴尬。
华为已经准备了一套从编码到云端测试的工具,甚至推出了AI编程助手,能根据文字生成代码。但这些新工具需要学习成本,短时间内大部分开发者仍习惯使用传统工具。
这一问题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解决。开发者需要适应新工具,或者等待第三方对VSCode进行适配。华为则继续推广自己的编程语言,旨在应用于各种智能设备。但要超越成熟的编程语言,至少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选择何种工具取决于实际需求,技术圈也是如此,谁的产品优秀,大家自然会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