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约在两百年前,即清朝初期(约1825年),四川省的行政区划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格局。当时的四川被划分为多个层级,包括府、直隶州、直隶厅等,并且在省级层面设立了多个“道”。这些道的设立反映了清朝中后期对行政区划的调整。
一、行政区划概述
在清朝嘉庆至道光年间,四川共设有12个府。这些府包括成都府、重庆府、保宁府(位于今天的阆中)、顺庆府(位于今天的南充)、叙州府(位于今天的宜宾)等。除此之外,还有8个直隶州和6个直隶厅,这些州和厅由省直接管辖,其地位相当于府。
在道的划分上,清朝将四川划分为五大道,作为省级行政的监察区域,这些道包括成绵龙茂道、建昌上南道、川南永宁道、川东道和川北道。
二、与当代地区的对应
成都府大致对应今天的成都市及其周边地区,如都江堰、彭州和郫都区等。绵州则包括今天的绵阳市以及梓潼、三台等地。嘉定府对应今天的乐山市及其周边地区,如峨眉山、犍为等。雅州府则涵盖今天的雅安市以及芦山、名山等地。
重庆府和夔州府在清朝时期属于四川,但在1997年川渝分治后划归重庆直辖市,包括重庆主城区、涪陵、万州和奉节等地。一些直隶厅如松潘厅、理番厅以及打箭炉厅仍属于今天的四川省。
三、历史沿革与调整
清朝时期的四川行政区划为现代四川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重大调整。其中,1997年重庆的直辖是最显著的一次调整,当时原重庆市及涪陵、万县、黔江等地划出,形成了今天的重庆直辖市。还有1955年西康省撤销,其地区的江以东地区(包括凉山州和甘孜州)重新并入四川。也设立了多个州,如阿坝藏族羌族州、甘孜藏族州和凉山彝族州等。
两百年前的四川行政区划以府、州、厅为主,覆盖了今天四川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重庆市的部分地区。尽管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化,但其历史延续性至今仍然清晰可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