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蜡梅绽放迎春,雪花纷飞岁月新。家乡的年味,从烤酒、扫尘、蒸制花馍、炸年糕以及备年货的忙碌中逐渐浓厚起来。随着春节的临近,写春联的活动也开始繁忙起来。
乡村的文化站和小广场上,本地的书法家们纷纷义务为人们写春联。一排排的桌子,书法家们挥毫泼墨,周围围满了观众。
一位中年男子带着选好的春联内容,请书法家为其书写。书法家笔下生辉,几副春联瞬间完成,字迹矫健有力,围观的人们纷纷称赞。广场周围,各式各样的春联琳琅满目,烫金、凹凸印刷的应有尽有。人们精心挑选,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回忆起过去的春节,乡亲们即使再节省也会买几张红纸,亲手写上一副春联,贴在大门上,期盼来年生活更加红火。那时的我父亲是一名民办教师,每到寒假,就会为乡亲们义务写春联。而顺子爷家因为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虽然家境贫寒却总能给人带来欢笑。他家的春联总是他自己编的一些顺口溜。
有一年春节,我家围坐在餐桌前吃团圆饭时,顺子爷才拿来一张皱巴巴的红纸。他说他是用红薯换来的这张红纸,有了这幅红春联,年就有了色彩。父亲放下碗筷,立刻为他裁纸、写春联。待墨迹干透后,顺子爷感激地道谢后匆匆离去。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全村迎来了大丰收,乡亲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买很多红纸,不仅大门要贴春联,连小门、窗户、牛圈、猪圈、鸡圈都会贴上春联,甚至连牛角、羊角也缠上了红红的对联。顺子爷家因为粮食收成最多而喜气洋洋,他自己编写的春联表达了这种喜悦和对生活的赞美。
如今,顺子爷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依然硬朗。他不论走到哪里都会歌颂新的社会风气。他家的春联如今会找当地的书法家来书写。今年他早早地来镇上打听书法家们是否会在中心广场写春联。他对传统的墨汁和印刷红纸有些看不上眼,自己已经备好了笔墨和纸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