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我,对戏曲充满了痴迷,是一个爱幻想的小戏迷。
那时,电视、动漫、童话故事和网络都还未出现,看场电影都是难得的享受。我们的小镇,就像被在一个小小的天地里。
但黄梅戏的那一方戏台,却为我们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色彩,给了我们想象的翅膀。即使时至今日,仍然历历在目,回味无穷。
那时候,戏班子常常在吉日良时,寻找空旷场地,搭建简陋草台。夜幕降临,锣鼓齐鸣,胡琴丝丝奏起,一场好戏便拉开帷幕。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涌来,热闹非凡。而我们这些小孩最热衷的事情就是占坐,等待戏的开始。
那些草根戏台多半演绎的是乡村日常生活或家长里短或男女爱情的故事,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大家喜爱。那旋律欢快流畅,唱腔轻盈活泼,念白诙谐有趣,演员表演生动质朴。戏名和剧情可能已经模糊,但那优美欢畅的唱腔和旋律,却一直萦绕在耳边,回荡在心里。
后来,我从舅妈那里了解到,那些是小戏,还有大戏。大戏演绎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着全县最高水准的县戏剧团演出。舅妈是团里的佼佼者,她的名字总是让我自豪。每当她来演出时,我就守候在外婆身边,等待她的“小灶”落碗后,一路狂奔到剧院。
大戏通常在剧院里演出,那里的布景、灯光、音响都非常讲究,合着剧情需要而变换。我喜欢看那舞台上小旦飘舞着长长的水袖,轻移莲步,裙裾飞扬。那倩影那身姿如同鱼钩,钩住了我的心。我把她们画在课本作业本上,留在梦里,刻在心里。
除了情节跌宕起伏的大戏,舅妈说的平词也是我着迷的地方。大段大段的唱腔,抒发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柔美细腻,委婉悠扬。台上唱得如泣如诉,台下听得如痴如醉。
舅妈演过很多角色,从弱柳扶风的到活泼伶俐的丫鬟,再到精明强悍的老太婆,她都演得栩栩如生。我观察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捕捉她的每个神态每个动作,那味道自然不同于常人,而是像七仙女、像织女一样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