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年后人类还会在地球上玩耍吗?

科学家们成功地在实验室里重现了四十亿多年前生命诞生的关键步骤——RNA的自我复制。这项具有突破性的研究于XX月XX日在《自然化学》杂志上发表。它不仅解决了困扰科学界数十年的RNA复制难题,而且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即生命或许不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而是源于陆地的淡水环境。

关于生命的起源,主流理论一直认为是RNA分子学会自我复制后开启了生命的诞生之路。就像一台复印机学会了制造另一台复印机一样,RNA的这一特性被认为是生命诞生的分水岭。尽管这个理论听起来简单,但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难以解决RNA复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难题。

RNA的双链结构过于紧密,难以分离。温度过高会RNA结构,而温度过低则无法成功分离双链。这就好比一张对折的纸被强力胶粘住一样,难以复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使用”三联体”RNA作为润滑剂来分开RNA双链。这些三联体分子在RNA链分开后立即介入,阻止它们重新结合,为复制争取时间。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分子本身就是制造新RNA的原料。

除了解决润滑问题外,科学家们还设计了一套复杂的酸碱冷热循环来支持RNA的复制过程。这一循环首先使用酸和热量来分离RNA双链,然后使用碱和冷冻来激活RNA制造机器。这个循环可以不断重复,就像永动机一样推动RNA的复制过程。更关键的是,这种条件在四十亿多年前的地球上普遍存在。

实验结果显示惊人的效果:RNA数量暴增了六万倍,并且在连续运行了七十三个循环后仍在疯狂复制。更令人的是,RNA开始自我复制的行为竟然没有依赖于任何外部模板!这意味着RNA聚合酶已经开始制造其自身的片段,这是生命实现自我繁殖的重要一步。

这个重大发现不仅重新定义了我们对生命起源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暗示生命可能是在陆地的淡水湖泊或地热泉中诞生而非我们长期认为的原始海洋。这一发现也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进化可能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化学规律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