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播”背后的秘密
一群大男人在直播平台上自称主播,利用形象吸引粉丝,通过一对一运营模式掏空粉丝的口袋。这些所谓的直播运营人员实际上是冒充女主播,用女主播的微信号与粉丝互动,通过各种手段让粉丝多刷礼物打赏。实际上,直播的礼物大部分是虚拟的,大部分收入都被平台和公司瓜分,剩下的部分才是主播和运营的提成。这种欺骗行为让粉丝心甘情愿地掏钱,不断刷礼物打赏。
二、翡翠直播的演戏现场
许多翡翠直播间通过演戏的方式欺骗消费者,宣称自己是工厂主身份,通过放漏的方式吸引粉丝下单。但实际上,这些主播的身份是编造的,所谓的工厂价、捡漏价也是虚构的。借样表揭示了其中的秘密,实际进货价远低于售价。一些直播公司甚至使用价格暗码、演戏砍价等方式欺骗消费者。所谓的缅甸矿区现场砍价、代购,实际上是在公司内部演戏。
三、“免费WiFi”暗藏玄机
许多手机应用市场上的“免费WiFi连接”应用程序实际上并不能成功连接WiFi,反而存在诱导用户下载其他应用程序的行为。工程师测试发现,这些应用程序还会在后台大量收集用户信息,甚至出现手机间歇性“抽疯”、弹窗广告等情况。这些应用程序通过收集用户信息、推送广告等方式获取收益。
四、口碑营销公司的操纵
口碑营销公司通过冒充真实用户自问自答、左右搜索结果、篡改标题、404化处理等方式操纵搜索结果,甚至直接删除。这些公司的服务范围广泛,收费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五、“老坛酸菜”的真相
插旗菜业为多家企业代加工酸菜制品,号称老坛工艺,但实际上使用的是土坑酸菜。生产负责人坦承,出口产品的酸菜才会使用标准化腌制池,而给食品企业代加工的酸菜都是收来的土坑酸菜。这种生产标准差异让人气愤。
本届“315”晚会曝光了许多消费领域的违法侵权现象,呼吁社会共同努力,用诚信之力筑牢消费之基,共同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