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简短而富有深意,短短几个字就能把一件事情描述得清晰透彻,引人深思。它们代表着文化的智慧,也展现了文字的精致之美。对于小学生来说,成语学习是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引导低年级的孩子学习成语呢?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听故事学成语。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能够让孩子轻松进入成语的世界,自然而然地记住这些富有智慧的语言,日后也能更好地在口语或文章中运用。
例如,讲述“盲人瞎马”的故事:众人在殷先生家饮酒聊天,有人提议进行惊险故事比赛。其中一人描述了一个场景:一个盲人在漆黑的夜晚骑着一只又跛又瞎的马走进树林,逐渐接近一个深水池。当故事讲到这个危险时刻,殷先生因为联想到自己的情况而心生恐惧。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孩子们能更容易理解“盲人瞎马”这个成语所表达的危险情境。
到了二年级,可以通过听笑话学成语。孩子们的文字理解能力有所提高,此时通过幽默的笑话来让他们认识成语的正确用更为有效。
例如,一则关于“日行一善”的笑话:老师让孩子们每天至少做一件善事。小明回家后向妈妈要了10块钱,说是为了帮一个叫唤得惨的老伯伯。妈妈以为小明做了善事,便拿钱给他。后来得知老伯伯是在叫卖棉花糖,这才明白小明的善举原来是误解。之后可以引导孩子理解笑话中的成语“日行一善”,并让他们用该成语造句,检验是否理解正确。
进入三年级,孩子们对团体认同感增强,同学间的交往也增多。此时可以通过分析事件学成语,引导孩子在遇到问题时运用成语来表达和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抱怨班上有个转学生看起来很凶,大家都不愿意和他玩。此时可以引导孩子用孔子说的“以貌取人”这个成语来思考问题。提醒孩子不应仅凭外貌来评判他人,应该尝试了解新同学的性格和优点。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还能他们如何与人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