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三更天的月亮如泡在浑水中一般,朦胧地照耀着王家庄后头的乱葬岗。王大喜,手持铁锹,后脖颈子直冒凉气,来到这里为他的父亲挖坟坑。他怀里揣着半块硬窝头,这是出门前媳妇给他防身的,因为老辈人讲究下葬要带干粮,说是路上饿鬼多。
他边挖边念叨着:“爹啊,您生前最疼俺,可别吓着自己儿子。”突然,他听到身后有枯枝折断的声音,转身只见月光下站着一个佝偻老头,羊皮袄上结着冰碴子,手里攥着旱烟杆。
老头告诉他坟坑挖得浅了,需要再往深处刨,三尺底下有惊喜。王大喜虽然心里咯噔一下,但还是按照老头的指示继续挖掘。挖掘过程中,他发现了铜箱子,里面满箱子都是黄澄澄的玉米面馍馍,底下还压着个蓝布包袱,绣着“李记当铺”四个字。这一切,都在一个神秘的气氛中进行。
当王大喜快要打开铜箱子时,老头突然提醒他注意铜箱子里可能存在的危险。果然,当王大喜打开箱子后,里面只有半箱黑血和馍馍化成的血水。老头告诉他必须天亮前把箱子埋回原处,并在村口老磨盘底下等待。这一切充满了神秘和不可思议。
接下来的一天里,王大喜经历了许多奇异的事件。他遇到了货郎、李掌柜的和刘财主家的闹鬼事件等等。这些事件都围绕着那个神秘的铜箱子展开。随着故事的发展,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刘财主当年昧了李掌柜的救命粮,现在通过一系列的因果报应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王大喜因为积了四辈,最终得到了。这一切都蕴深刻的道德启示和人生哲理。
故事的结尾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王大喜在乱葬岗烧纸时遇到了神秘的老人,铜箱子再次响起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这些事件都反映了人性的善恶、因果报应以及命运的无常。故事的叙述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得读者难以放下。最后作者还留下了悬念让人们去想象和思考这个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整个故事充满了神秘、奇幻、现实和哲理的元素使得它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