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许多领域而言,轻易谈论淘汰并不明智。因为当涉及到早期库存问题时,产品方会有自己的库存需要处理。无论是U元件厂商还是其他产品制造商,已有的库存需要被制造并销售完毕。除非有明确的升级计划,并可以确保升级过程的顺利进行,否则很难直接淘汰现有产品。
U接口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U协会成立并开始推动U接口标准的开发和普及。在此之前,计算机外部接口标准多样,存在兼容性问题。U的诞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经历了多个版本的迭代。
关于U设备,除了外观差异外,性能也有所不同。例如,舌色为蓝色的U设备通常价格较高,因为它们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快。但这种差异有时让人困惑,比如为什么仅仅因为舌色不同,价格就会有显著差异。
虽然U 2.0接口的固态传输速度可能达到600MB/s,但在常规使用中,如U有线/无线键盘、鼠标、麦克风、音箱、摄像头等,U 2.0的带宽完全够用。市面上号称的U 3.0接口U盘,其实际读写速度往往并不理想,甚至达不到U 2.0的传输上限。实际上,一部2GB的1080P高清电影通过U 2.0接口传输也仅需约一分钟的时间。对于常规使用来说,U 2.0的速度已经足够快。
U的英文全称是Universal Serial Bus,即通用串行总线。这是PC领域常用的接口技术,并非新发现的总线技术。U标准插头是4针的,通过菊花链形式连接所有外部设备,最多可连接127个设备同时不损失带宽。U的正常工作依赖于操作系统、主机硬件和外部设备的协同作用。通过专门的U连机线,U接口还可以实现两台机器之间的连接,并在Hub的支持下拓展更多接口。在物理结构上,U主机和U设备通过U连接形成星型物理连接结构,其中网络集线器是核心,每个点通过线段连接。即使到了今天,随着U 4.2版本的推出和更高的传输速度成为可能,我们依然看到许多设备仍在使用U 2.0标准。以苹果最新推出的iPhone 16e为例,其数据传输速度仍然仅限于U 2.0的速度。因此尽管U 2.0已经存在多年仍然广泛使用在各种设备上可见未来其还将继续得到应用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