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霜的来临宣告了秋季的结束,人们纷纷添衣保暖,迎接渐凉的季节。此时正值养生的关键时刻,养生的重点在于养气血、补津液、收精气、敛心神。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气、血、精、津液的概念及作用,才能做到精准调养。
气、血、精、津液是进行生理活动的核心要素,是构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被视为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难经》中云:“气者,人之根本也。”之气来源广泛,有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大自然之清气等。这些气进入五脏六腑,形成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肾气等,气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脏腑功能的强弱。根据来源和功能特点,气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它们各自发挥着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中介的作用。其中固摄作用防止液态物质外泄,中介作用则体现在信息的传导。若气在运动过程现问题,身体会出现各种反应,如咳嗽、头晕等。
血,是红色液体,循行于脉中,流注于全身,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血的生成源于水谷精微和肾精,在脾胃、心肺、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化生而成。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它们进入脉中,形成红色的血液,滋养着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血的功能主要是濡养和化神,若血液不足,则会出现视力减退、精神疲惫等症状。
精,是生命的本原,分为先天之精和水谷之精。肾是先天之本,藏着先天之精,后天之精能充养先天之精。精的功能包括繁衍生命、濡养、化血、化气和化神。
津液是机体内所有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津和液。它们能滋润濡养各个脏腑、形体和官窍,并作为的一部分对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津液的输布与与脾、肺、肾等脏器的功能密切相关。
气、血、精、津液都是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共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随着霜降的到来,天气渐凉,养生应注重“收”,顺时滋阴潜阳,以生化气血。我们要深入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及其功能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养生调养,为迎接新的季节和生活的挑战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