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清朗网络平台算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启动以来,针对网映强烈的算法推荐存在的低俗信息泛滥、加剧“信息茧房”效应和观点极化等问题,网信办积极督促指导各大网络平台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调整。
各大重点网络平台积极响应,共同签署了南宁,强调算法向善的理念。这些平台不仅完善了算法推荐内容的审核机制,还开设了专门渠道公开算法规则原理,并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功能,如“茧房评估”和“一键破茧”等,旨在帮助用户防范信息茧房风险,提升算法推荐的多样性。
近日,抖音、小红书、微博、快手、微信视频号以及哔哩哔哩等平台在多个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优化。他们公开了算法运行规则,提升了算法透明度,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各大平台也在努力破除信息茧房效应,通过推出创新功能,如抖音的“使用管理助手”和小红书的“内容偏好评估与调节”,帮助用户识别和防范信息茧房风险。
在内容审核方面,这些平台不断健全推荐内容审核机制,加强正能量内容的推送,防止算法推荐低俗不良信息。微信视频号完善了“好友推荐”和“算法推荐”双重机制,并升级了识别打击模型,严格把控推荐内容的质量。
这些平台还在持续优化用户兴趣偏好管理、内容负反馈等功能,便于用户自主调节和优化算法推荐内容。快手和微博等平台提供了便捷、精细的兴趣偏好管理功能,让用户能够根据自身喜好调整内容推送。
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信息推荐算法的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关功能使用效果不显著、推荐内容质量不够高等。算法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网信部门将继续开展常态化巡查,督促信息推荐算法平台持续优化和完善。
尽管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相对于广大网民和社会的期待来说仍有一定差距。未来,网信部门和各大平台将继续努力,探索更多样化的破茧路径,创新用户赋权功能,切实维护网民的合法权益。我们将不断完善算法推荐机制,提高推荐内容的质量,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