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惯性思维:青年应掌控自身动力而非受制于惯性

对于同一件事,有人视其为前进的阶梯,不断攀升;而有人则视其如陡峭的山峰,难以逾越。这种差异的产生源于人们的思考方式。思考是一种探索并揭示事物内在本质联系及其规律性的过程,是认知的高级阶段。思考包括归纳、演绎、惯性等多种方式。年轻人在工作中常常陷入惯性思维的误区,无法自拔。年轻人需要正确认识并克服惯性思维的影响。

惯性思维在年轻人中的表现之一是在面对责任时推卸。由于初入基层的年轻人在业务上尚不够熟练,再加上惯性思维的影响,他们可能会在工作现推卸责任的情况。例如,在分工合作中,当同一项工作出现问题时,两个年轻人之间往往会互相指责对方的过失,而忽视自身的责任担当。这种推卸责任的背后实际上是惯性思维在起作用,缺乏真正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惯性思维的另一种表现是给其他人随意贴标签。这种贴标签的行为往往基于个人的固有观念和知识,容易片面地看待事物。如果年轻人在了解他人时仅凭主观印象就轻易给他人贴上标签,那么他们的视野将会受限,难以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这种行为不仅会阻碍自我成长的机会,也会阻碍在实践中不断进步的机会。

无论是推卸责任还是给人贴标签,惯性思维都会对年轻人的成长进步产生不良影响。年轻人在工作中应该积极防范惯性思维的影响。要学会逆向思考,勇于挑战常规,从问题的反面进行深入研究。也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立场和角度,以突破惯性思维的影响。只有这样,年轻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