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仁和的深邃寓意与故宫匾额的象征意义探究

中正仁和的深邃寓意与故宫匾额的象征意义探究

来源:时代文化出版社

中和殿悬挂的“允执厥中”匾额,据传为乾隆皇帝亲手书写。此匾源自《尚书》,蕴含了古代帝王理政的智慧。据记载,大禹曾受到舜尧的告诫,人心难测,道心幽微,唯有秉持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方能治理好。此匾额体现了古代帝王对治理的深思熟虑。

保和殿中的“皇建有极”匾也是乾隆皇帝御笔,意味着天子制定的是天下最高的中正准则,彰显了皇权的。这一匾额充分展现了皇家权威与理念。

乾清的“正大光明”四字则是顺治皇帝的御笔,代表着天地正大、日月光明之道。这体现了宫廷对自然万物的崇敬之情,以及帝王对正义和光明的执着追求。

乾隆皇帝还亲自题写了“建极绥猷”匾额,其中“极”字代表屋脊栋梁,“建极”则意味着建立中正的方略。此匾额强调了君主在理政时应遵循天道,以中道。

康熙皇帝所题的“无为”二字,源自老子的思想,意在告诫君主应体恤民情,与民休息。这一题字也表达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自雍正皇帝起,清朝的寝宫从乾清宫移至养心殿。其中,“中正仁和”匾是雍正皇帝亲笔书写,鼓励君主秉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的品质。这体现了君主对自身行为的高标准严要求。西暖阁内的“勤政亲贤”匾也是雍正皇帝的作品,展现了他勤奋、严格要求自己的一面。

在养心殿西暖阁旁有一间小屋,乾隆皇帝将其命名为“三希堂”,这个名字源于此处珍藏的三件绝世书法作品。“三希”还蕴周敦儒的“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之意,激励自己要不断进取,提升修养,追求更高的境界。


中正仁和的深邃寓意与故宫匾额的象征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