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房前的建筑名词全解析,特别是初次购房者必看。要想成为明智的购房者,了解这些名词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这些名词涵盖了房屋各个方面,如建筑面积、内部居住面积、实用面积以及公共分摊面积等。
整栋房屋的总建筑面积是由套内居住面积和公共分摊面积共同构成的。公共分摊面积的计算公式为:公摊面积 = 建筑面积 公摊系数。公摊系数是由整栋楼的公共分摊总面积与每套房的建筑面积比例得出的。
套内建筑面积包括您可以实际使用的面积,具体包括套内居住面积、墙体面积以及阳台建筑面积的总和。而得房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它等于套内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有时也被称为“地毯面积”,用以形象地描述铺设地毯所需的面积。这些使用面积涵盖了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餐厅、过道、储藏室、阳台以及壁柜等区域,跃层的室内楼梯也要计入使用面积。
对于套内墙体面积而言,它包括户型内部的分隔墙、两户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的部分投影面积。而阳台面积的计算则根据是否封闭,封闭的阳台会计算全面积,未封闭的则按一半面积计算。
公摊面积则指的是整栋楼产权人共同拥有的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如电梯间、消防通道、配电房、水泵房以及公共设施用房等。不同类型的建筑公摊面积大小也有所不同。例如,多层建筑的公摊面积通常在5%~12%之间,别墅的公摊在1%~8%,小高层的公摊约为10%~16%,而高层的公摊可能会达到14%~24%。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小区不同户型的公摊面积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数据仅供参考,购房时不仅要关注公摊面积的大小,更要注重户型的实用性以及是否存在浪费的面积。入住后,您会更关注实际居住面积,而户型的实用性直接影响您的居住体验。购房前一定要全面了解并实地考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户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