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观能动性,又称为自觉能动性或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意识和行动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的独特之处,使人类与动物有所区别。在探索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道路上,主观能动性是不可或缺的,它作为主导因素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没有主观能动性,人类将无法与动物相区分,也无法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我们需要依靠主观能动性来引导我们的行为。
正是因为拥有了主观能动性,人类才能够认知世界并改造世界。虽然主观能动性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并不一定总是有利的,正如事物总有其两面性。以治水英雄大禹为例,他在面对洪水时,从失败的教训中吸取经验,采取疏导的方式,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而他的父亲鲧采用堵塞的方法却失败了。虽然两者都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结果迥异。这说明,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利用并改造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忽视客观规律,往往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
要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正确的意识指导下,按照客观规律行动,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例如,1958年的运动就是一个反面教材。在那次运动中,“左”的思想影响之下,主观意识被极度夸大,忽视了客观规律,导致了运动的失败。这告诉我们,在实践中要防止过度夸大主观意愿而忽视客观规律。
实践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仅有正确的想法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实践将其转化为行动。就像建造房屋一样,设计虽然重要,但施工同样不可或缺。没有实践,主观能动性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提升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需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钢筋、混凝土等物质基础,即使想法再美好,也无法将房屋从纸面转化为现实。我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也要注重物质条件的积累和利用,这样才能使主观能动性得到真正的展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