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巷人家》讲述庄桦林带着儿子鹏飞重返苏州的历程。庄桦林虽已结婚生子,但因知青的召唤,决定带着儿子踏上归乡之路。
回到家乡后,她期望能在娘家找到栖身之所,然而却遭到冷遇。父母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流水一般,不再属于娘家,因此拒绝了她回家的请求。弟弟也声称家中空间有限,无法接纳她和孩子。
桦林抱着一线希望向大哥大嫂求助,但他们也未能接纳她和孩子。尽管她理解大嫂的难处和决定,但内心深感绝望。很多人提醒她,鹏飞的学籍在贵州,即使在苏州读书,最终也只能回到贵州参加高考。这让桦林陷入了纠结,她不敢赌未来的走向,更不愿让鹏飞的未来被局限在大山里。
她见证了城市的繁华和乡村的艰辛,深刻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为了能在苏州有个栖身之地,她竭尽全力尝试各种方法,但均未成功。在娘家,她遭受了冷眼和嫌弃。懂事的鹏飞为了母亲不遭白眼,提议一起回到贵州,承诺会努力学习,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大山。
桦林无奈接受了现实,带着鹏飞回到了贵州。一年后,事情出现了转机。大嫂的电话带来了好消息,在解决孩子学籍问题后,鹏飞得以在苏州安顿下来。他在小巷里跟随其他孩子一起学习,虽然基础较差,但他努力提升成绩。
高考落榜后,鹏飞并没有气馁。他明白能在苏州住下来、开阔眼界学到更多知识已经是无价的财富。顺应时代潮流,他选择下海经商,并在朋友的帮助下逐渐起步,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大老板。他的成就让众人刮目相看,不仅自己走出了大山,还让父母过上了好日子。
当外公外婆看到外孙的成就时,试图与他亲近,要求他帮助其他亲戚找工作、给舅舅一家钱甚至干涉黄玲时,鹏飞坚定地站在大舅妈一边回怼回去。他明白母亲的困境并非因为苏州没有栖身之所,而是源于外公外婆的偏心和重男轻女的观念。他从小目睹母亲的不易,长大后无论外公外婆如何对他好,他都会心存感激,但他更清楚真正对他好的是大舅妈,他会报答大舅妈的收留之恩。这一切的努力和坚持,都是为了不让母亲的悲剧再次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