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小米汽车仅需14.99万起,续航里程高达800公里”的传闻在网络上广泛流传。随着消息的扩散,小米公关部经理王化在6月26日通过微博澄清事实,原来是小爱同学误解了公司的汽车价格与配置信息。小米接下来的公关处理方式却引发了公众的争议。
配图说明:网传的小米汽车渲染图并非官方发布。
针对这一传闻,小米采取了一系列公关行动,包括投诉和下架相关内容,并声称这是黑稿和恶意攻击。这样的做法引发了人们对小米公关行为的质疑。为何将假消息的责任归咎于作者恶意编造?王化经理在微博上提到,“小爱同学可能是造成了误解”,这表明责任并不在媒体,而是小爱同学的误解。媒体的报道是基于小爱同学提供的信息,并非故意制造谣言。在澄清事实后继续传播该消息的内容才能算是恶意行为,那么在此之前的内容应该如何看待呢?是否应该归咎于小爱同学的失误?
就假消息本身,“小米汽车仅需14.99万起,续航里程高达800公里”,从实际出发,我认为这并不是恶意的谣言。反而反映了人们对小米汽车的期待和对产业未来的憧憬。在当前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人们期望性价比高的品牌如小米能够创造佳绩。小米一直强调“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人们对小米汽车的期待正是对其品牌精神的延续。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个消息定义为恶意传闻,它更多地反映了人们对小米汽车的信任和期待。
关于网络上流传的小米汽车图片,虽然种类繁多,但大多数网友已经具备识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就像小米每次发布新手机前的概念图和模型机一样,大家早已清楚这些信息并非真实。这些图片并没有对小米的品牌形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相反,这些关注和讨论为小米汽车带来了持续的热度,让更多人期待它的上市。对此,小米应该感激广大网友和媒体的关注与支持。他们关注小米汽车的发展,无论是假消息还是概念图片,都为小米带来了信任与热度。小米不应将大家的关注和期待视为恶意攻击并进行投诉。相反,应该更加重视与消费者的互动,珍惜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