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关于诛九族的传闻是否真实?让我们一探究竟。我们要了解诛九族这一概念在历史中的演变和真实情况。
根据史载,被明确诛九族的仅有隋朝杨玄感一人。在起兵叛乱失败后,他的九族被诛的记载明确出现在隋书中。尽管有其他历史时期的灭族行为,但被称为诛九族的案例并不多见。
说到诛九族,其起源实际上是诛族。在先秦时代,对于家族的刑罚并没有像后来那样广泛,通常只针对直系亲属,因为当时人口是非常珍贵的资源。
直到秦代,开始出现夷三族的说法。夷三族指的是父族、母族以及妻族。从这一时期开始,的范围逐渐扩大。夷三族的惩罚不仅仅是简单的砍头,而是包括脸上刻字、去掉鼻子、四肢、斩首以及腰斩的五刑,过程极其残酷。
例如,秦代的某丞相因谋逆而被夷三族。但由于这种刑罚的杀伤性过强,所以在汉朝初年被吕后废除。直到汉文帝时期才恢复,并在此后的基础上逐渐加码,从诛三族演变为诛七族,最终出现了诛九族的说法。
历史上第一个被诛九族的案例发生在隋炀帝征伐高句丽的时期。杨玄感起兵反隋失败后,让他的弟弟杀了他自己。隋军得到杨玄感的尸首后,将其分尸并悬挂在城楼上,以及其九族。这也是历史上最早关于诛九族的记载,并且是唯一在正史中明确记载的被诛九族的人。
关于有人提到的方孝孺被灭了十族的说法,存在较大的争议。明史并没有明确记载他是否被诛十族,这方面的记录大多出现在明朝中后期。在考虑靖难之役期间的混乱状况时,被灭族的人可能确实不少。
尽管影视剧中经常上演满门抄斩的情节,但实际上在清朝,官方法律和文献中并没有关于灭九族的说法。通常,如果家人中有人谋逆,只会诛杀十六岁以上的男性。历史上的皇帝在消灭核心人员后,通常不会继续追杀,不会真的彻底消灭一个人的九族。
尽管历史上存在许多灭族的行为,但诛九族这一说法并不常见,被真实记录下来的案例更是寥寥无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