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老一辈的人都喜欢将饮料瓶和矿泉水瓶洗净后撕掉标签,用作存放各种杂物的容器。不论是用来装酱油、醋等调料的小饮料瓶,还是用来装米、面、粮、油的大瓶子,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走进这些长辈的厨房,你或许能看到不少塑料瓶被赋予了“二次生命”。这种做法背后却隐藏着健康隐患。尽管这些塑料瓶初次用于装食品或饮料,但在重复使用或存放其他物品时,可能会释放有害物质,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风险。
许多长辈偏爱的饮料瓶和矿泉水瓶上通常带有三角箭头的标志,代表着它们的材质和规格。并非所有塑料制品都适合反复使用或存放食品。特别是PET材质的饮料瓶和矿泉水瓶,虽然常被用于食品包装,但如果重复使用或存放其他液体、置于高温环境或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释放有害物质,危及健康。
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制作过程中使用的金属催化剂“锑”以及其他有机物。长期接触锑这种生物毒性物质可能对各个器官、系统造成损害。而其他有机物则可能扰乱内部系统,甚至提高患癌风险。
正确使用塑料制品至关重要。不同的塑料在盛放食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各不相同。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必须遵循使用说明,如使用温度、盛放物品种类、是否可以重复使用等。
除了常见的PET材质,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几种常见的塑料及其使用注意事项。例如,HDPE高密度聚乙烯能承受较高温度,但长期使用会释放有害物质,不宜用来盛放食品;PVC聚氯乙烯分为硬性和软性两种,一些劣质的保鲜膜可能含有PVC成分,不适合高温加热;LDPE低密度聚乙烯常用于保鲜膜、密封袋等,但温度过高会析出有害物质;而PP聚丙烯是唯一可微波炉加热的材质,常用于制作微波炉餐盒、奶瓶等。PS聚苯乙烯主要应用于一次性餐具、文具等,但不耐高温;PC聚碳酸酯可用于制作水瓶、奶瓶等日用品,但需注意不耐油、紫外线、强碱等。
为了确保健康,我们在使用塑料制品时必须注意其材质和遵循使用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