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人铺设地暖时存在常见的误区,认为铺设管道越密集,冬季供暖效果就会越好。认为管道间距越小,散发的热量越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铺设地暖管道并非简单的密集铺设就能取得良好的采暖效果。地暖管道间距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地面装饰材料的导热性、供回水温度、管道材质和管径以及房间所需的热负荷等。
如果地暖管道间距设计过于密集,管道在转弯处的弧度会过大,容易造成管道损坏。一旦管道损坏,需要重新铺设,这不仅浪费材料,还会延误施工进度。密集的管道间距意味着需要更长的管道来覆盖相同的采暖区域。管道越长,循环效率可能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整个系统的运行。过密的地暖管道间距还可能导致局部过热,使得室内温度过高。为了降低室内温度,可能需要频繁开窗通风,这不仅增加了能源消耗,还可能影响壁挂炉的使用寿命,甚至可能对用户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按照《地暖安装规范》(国标),地暖管道的间距一般在15-30厘米之间被认为是合理的。对于不同的房间和环境,管道间距的设计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对于房间高度较高的地方,管道间距可能需要适当加密,以确保良好的使用效果。
以德国玫尔地暖等暖通专家的建议为例,他们在安装地暖时会遵循《地暖安装规范》。对于家用地暖系统,盘管间距通常设计为20厘米。对于冷墙、落地飘窗或保温性能较差的房间,间距可缩短至15厘米。而对于工业用途的地暖系统,盘管间距则多为30-35厘米。为了提升地暖系统的性能,建议配置温控系统以更精确地控制室内温度。
一个优质的地暖系统是由专业的设计、高质量的产品和规范的施工共同组成的。其中合理的盘管间距设计是确保室内采暖效果、用户健康以及地暖系统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在选择地暖时应该全面了解并避免陷入误区,不盲目追求某种特定的标准,以确保选择的地暖系统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