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世民
在庆祝成立70周年的盛大音乐会上,赵聪的琵琶协奏曲《福吉天长》在北京音乐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作品给我带来了三种强烈的感受:新颖、流畅、和谐。
它的音乐结构独特且富有新意。虽然从外观上看,它遵循了传统的三段式,但在其内部,赵聪注入了全新的理念与形式。从最初的鼓声与弦乐的交织中,再加上指挥刘沙的独特指挥技巧,便营造出一个庄重的祭祀氛围。紧接着,琵琶独奏登场,其音乐旋律既传承了古典的韵味,又充满了现代的创新元素。整部作品在音响和音色上的三段呈现各有特色,展现了丰富的音乐层次和深度。特别是第二段,赵聪巧妙地将吉林方言的琵琶音乐与《月牙五更》的旋律融合,再融入《国歌》的旋律,凸显了琵琶音乐的包容性与多元性。
赵聪的编曲与演奏技巧令人叹为观止。在琵琶的经典作品里,她以独特的演奏手法和创新的编曲展现了琵琶音乐的独特魅力。在《福吉天长》中,她不仅展示了琵琶的多种弹奏技法,更首创了一种大回环的弹法,既连贯又优美。她的演奏既有节制又充满力量,每个乐段都恰到好处,不会让观众感到冗长或厌烦。
这部作品展现了琵琶与地方的完美融合。虽然琵琶被视为江南乐器的代表,但赵聪在《福吉天长》中巧妙地将琵琶与吉林地方音乐融合,赋予了作品地方特色。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音乐上,舞台表演也相得益彰。赵聪在演奏中的舞台动作优雅,与音乐相互辉映,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福吉天长》充分展现了赵聪在琵琶音乐上的创新与才华,也彰显了中族音乐的魅力与活力。这部作品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更是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典范。
除此之外,最近的《音乐周报》还讨论了音乐考级、著名交响乐作品《愁空山》以及音乐教师的隐性负担等话题。想要获取更多音乐资讯和深度报道,《音乐周报》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也开设了账号,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