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长江奔流入海后,受到海潮的推动而转向南方,与钱塘江水交汇,由此诞生了一块新的陆地,这块陆地被称为“南汇”。
南汇的形成可追溯到唐代前后,起源自惠南地区。经过几百年的沉淀与扩展,这片陆地逐渐移至现在的位置,但其原始的地理形态始终未变。
在南汇的东南角,有一块突出的陆地,形状如同猪嘴,因此形象地被称为“南汇嘴”。它位于南汇新城主城区东南面的滨海地区,是上海陆地的最东南端,被誉为上海的“天涯海角”。
这片区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为抵御倭寇,明朝在惠南镇设立了守御所。到了1726年,南汇县城设立时,县治也设在此处。如今,南汇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观海公园,成为南汇新城的重要地标。
公园最显眼的景观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司南鱼”。这座雕塑其实是象征着古代渔民出海时的指南针。传说中,古代渔民会将磁条置于鱼体内以辨别方向,因此称之为“司南鱼”。而南汇嘴的这座雕塑是一条巨大的鲸鱼形象,长48.8米,宽21.45米,高13米,由120吨钢制成。它的正面像一座银山,象征着庄严和财富;从侧面看则是一头巨鲸,象征着南汇新城的雄伟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繁荣。
这座巨鲸雕塑背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在临港新城建设初期,一条4米多长的幼鲸搁浅海滩,在人们的救助下被放入正在建设中的滴水湖内。虽然条件有限,但幼鲸最终被人们平安地放回了大海。当它返回大海时,在南汇嘴附近徘徊并三次露出海面,仿佛在感谢救助者。
南汇因盐业而繁荣。先民们在这里煮海熬波,使南汇成为古代著名的海盐产区,带动了航运和商业的发展。随着海岸东移,盐场也逐步东迁,下沙、周浦、新场等地因此形成了集镇。如今的新场曾有着“赛苏州”的美誉。如今的南汇已发展为南汇新城,有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等标志性建筑。附近的浦东机场客流量和航空货邮量均居全球前列,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南汇嘴观海公园的西侧,还有风景如画的滴水湖公园。南汇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雄心壮志的地方,正展翅高飞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