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影院前,我原以为《分手清单》是一部为情侣们提供的平和分手指南。然而看完后,我深感这是一部导演田羽生颁发的“让人无法忍受的任务清单”。坐在舒适的影院座椅上,我经历了如同坐在针毡上的126分钟。观看过程中,我几乎想给导演颁发一个“过度注水电影终身成就奖”,片尾字幕滚动时,我感到无比的沉重和失望。
所谓的“分手清单”,其实是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让人痛苦的任务。要在电影院里度过一部如同忍受煎熬的电影。要观看五场行为艺术般的尴尬表演。还要数清银幕上《前任》系列留下的各种无法理解的情节梗。更得忍受住向主演投掷爆米花的冲动,最终还得为电影票房贡献一份力量。
回想《前任3》当时狂揽19亿的辉煌,田导的庆功宴上的醉态令人印象深刻。《分手清单》作为《前任》系列的续作,首日票房却遭遇滑铁卢。影片的核心创意虽独特:热恋时约定完成五件离谱事情才能分手,但任务设计却像网络段子的堆砌,令人哭笑不得。如:在米其林餐厅脱到只剩让人误以为在观看《动物世界》的特辑;男女主角的种种行为让后排大妈嘀咕:现在小年轻分手还得考科目三?
导演似乎深谙注水的技巧,主线剧情如同湿纸巾一般模糊不堪。感情线的断裂更是如同工程,昨天恩爱甜蜜,今天却如同陌生人。演员的表演也令人失望,欧豪的表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真实感。其他演员的存在感也如同火锅里的花椒,既让人嫌弃又麻烦。田导的这部电影更像是一场垃圾大杂烩,将废弃剧本与剩菜混合在一起,加入工业糖精和狗血味精,再经过微波炉加热出炉。观众在影院中看到的不是新奇的爱情故事,而更像是一场导演的情感实验报告。影片中的情节集齐了所有烂俗爱情片的梗,如绝症梗、多角恋等。当女主角在暴雨中哭泣时,我邻座小哥不禁发出疑问:他们不会感冒吗?片尾曲响起时,我完成了人生最漫长的分手仪式——与这部套路爱情片彻底割席。本片给我们的教训是:当导演为了流水线快钱而放弃才华时,我们最好的反抗就是拒绝再为其买单,与其正式分手。这部电影更像是一次失败的情感探索之旅,希望观众能擦亮眼睛,拒绝被类似套路的电影所蒙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