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定义与作用:工序基准是指在一个或多个工序中用来测量和调整零件尺寸、形状和位置的基准面、线、点或孔。它是在加工过程中用来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关键依据。
2. 选择原则:工序基准的选择应基于其对加工过程的影响程度和可检测性。通常,基准面应选择在加工过程中容易观察和测量的位置,而基准线则应选择在加工过程中容易识别和操作的方向。
3. 基准面的选择:基准面通常是平面或曲面,它们提供了稳定的支撑面,便于测量和定位。在选择基准面时,应考虑其稳定性、耐磨性和加工难度等因素。
4. 基准线的设置:基准线通常用于确定零件的加工方向和位置,如平行度、垂直度等。在设置基准线时,应确保其与加工面的接触良好,且易于测量和调整。
5. 基准点的运用:基准点主要用于确定零件的加工位置和夹具的定位。在选择基准点时,应考虑其与加工面的相对位置和测量方便性。
6. 基准孔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简化加工过程,可以使用基准孔作为定位基准。基准孔通常位于加工面上,用于固定零件并便于测量和调整。
7. 基准的检验与调整:在加工过程中,应定期对工序基准进行检查和调整,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包括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测量、调整夹具和刀具等。
8. 基准的标准化与统一: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和效率,应尽量采用国际通用的基准标准。企业还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基准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
工序基准是机械加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的正确选择和有效应用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操作人员应充分了解工序基准的概念、特点和使用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