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一部电梯装4个“碰一下”引质疑(存在信息泄露风险吗?设备进小区是否经过了业主同意?)

小区一部电梯装4个“碰一下”引质疑(存在信息泄露风险吗?设备进小区是否经过了业主同意?)

最近,一些小区电梯出现“碰一下”抢红包设备,引起居民关注。它安全吗?存在信息泄露风险吗?设备进小区是否经过了业主同意?居民疑惑重重。

8月下旬,家住上海梅陇西路某小区的居民江女士发现,该小区一部电梯内外竟装了四个“碰一下”设备,“这也太夸张了,让人不舒服。”她说,安装“碰一下”设备之前没有征求业主的意见,她对该设备是否会造成信息泄露表示担忧,并认为居民生活安宁受到明显打扰。

Brain住在普陀区某小区,他每天用手机碰触电梯厅的“碰一下”设备,称一次能收到一元至十几元不等的红包或优惠券。“第一次看到觉得蛮厉害的,没想到线下广告也可以促使消费者领券。”但他也认为,该设备进小区缺少透明的程序,老人无法分辨真假。

小区一部电梯装4个“碰一下”引质疑(存在信息泄露风险吗?设备进小区是否经过了业主同意?)

8月,上海普陀区某公寓的“碰一下”抢红包设备。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实探上海多个居民小区。在安装“碰一下”设备的小区里,居民反映较集中的是相关设备公司没有与业主、社区等进行充分沟通,居民对该设备的功能作用不清楚,产生误解甚至纠纷。另外,很多人反对“碰一下”设备,除了考虑信息安全风险,也厌恶“广告太充斥生活”。

公开报道显示,2025年以来分众传媒联合支付宝推出“碰一下”抢红包,目前已在北上广深等全国20多个城市上线,进驻众多居民小区和商务楼宇的电梯。分众传媒在全国覆盖了300万电梯点位,可触及4亿城市消费人群,该设备一旦全面铺开,影响广泛。

“电梯本是安静的运输工作,‘碰一碰’抢红包,以金钱诱饵发广告,是带有金钱性质的射幸合同,会干扰平静的生活。”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丁金坤认为,“碰一下”设备广泛进入小区电梯,甚至一部电梯出现三四个设备,涉嫌侵犯居民的隐私权、安宁权。“碰一下”设备的安装,应当保障业主的知情权,提前与物业、社区等进行沟通。

一部电梯装四个“碰一下”设备

江女士住在闵行区莘庄附近梅陇西路某小区。她说,7月31日第一次在小区电梯发现“碰一下”设备,电梯内左右两侧各一个。8月1日,她看到楼组长在业主群里发了一个“情况说明函”,落款为分众智媒广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分众智媒)。天眼查显示,分众智媒100%控股股东为分众传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一部电梯装4个“碰一下”引质疑(存在信息泄露风险吗?设备进小区是否经过了业主同意?)

8月,上海闵行区某小区,分众智媒的“情况说明函”。受访者 图

该“情况说明函”显示,小区业主、物业已与分众智媒达成合作,分众智媒联合支付宝推出的“碰一下”抢红包设备将安装在指定地点,合作期限至2028年7月31日。“碰一下”设备目前仅限于抢红包等优惠券,不具备支付功能。

分众智媒还表示,该公司确认所涉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由该公司自行处理,如造成业主和物业损失,由该公司承担并负责赔偿,如情节严重将拆除设备。

“一开始我觉得奇怪,因为我不知道这东西的意图是什么。”江女士说,更令她意外的是,8月21日她发现电梯厅内外的“碰一下”设备增加了。一部电梯内增至3个设备,电梯外还有一个设备。“这也太夸张了,不管它的意图是什么,会让人不舒服,而且感觉是资源浪费。

江女士称,该小区老年人多,老人对新兴事物有距离,也容易成为“数字鸿沟”的受害者,相关企业在没有充分沟通的情况下,不应该在电梯布置这么多“碰一下”设备。江女士家里有老人,她第一时间就告诉在家里的外公,让他不要用手机去接触这种设备。

“老人对这个事情基本一无所知,我担心会有信息泄露的风险,我不知道是不是会有什么功能和信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获取、被开通。”江女士认为,虽然分众传媒在上述“情况说明函”中作了一些承诺,但“碰一下”抢红包设备进入该小区,事先为何没有征询业主意见,一部电梯为何要装4个设备,设备进入小区所获得的收益如何分配,许多情况都没有说明。

对于江女士的疑惑,该小区物业人员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该小区电梯的确安装了“碰一下”抢红包设备,是小区此前与分众传媒签订的广告合同的一部分,由分众传媒直接安装,安装后由楼组长在业主群里进行了告知。

该物业人员表示,假如业主不同意安装该设备,要取消是可以的,业主把意见反馈到所在楼栋微信群,只要多数业主有共识,物业会立即拆除相关楼栋的“碰一下”设备。“安装这个设备广告收入也是属于小区公共收益的,会用在业主头上,拆除的话也就没有这部分收入。”

有居民反感,有居民尝试

8月下旬,澎湃新闻记者走进普陀区顺义路某公寓,该公寓两部电梯中的一部安装了“碰一下”设备。记者用苹果手机尝试碰触,在距离设备两三厘米时弹窗跳出打开支付宝的提示,记者打开支付宝弹窗后出现“红包雨”,再点击红包,收到了1.18元现金红包;继续点击“抢红包”,收到淘宝闪购的购物红包和相关优惠券。

“大概是8月上旬注意到电梯有‘碰一下’设备,当时感觉这个竟然也占领了普通住宅。”该公寓居民温女士告诉记者,只有一部电梯装了“碰一下”设备,最近她很不巧没有遇到那部安装设备的电梯,“如果说碰的话,一次可以领到一块多的红包”,她将该设备视为一种新事物来接受。

温女士也注意到,目前在公寓电梯里很少看到有人使用“碰一下”,“大家只是观望的状态”,公寓里中老年人多,他们几乎不会尝试这样的设备。在电梯里,一名中老年男子告诉记者:“(‘碰一下’抢红包)从来没用过,也不会尝试。”

住在该公寓的居民Brain说,8月上旬小区刚装“碰一下”设备时他就注意到了,他没想到线下广告也可以有这种形式,促使消费者领券。这种广告很新颖,近期他每天碰一次,大多都是一两元的红包,每天中午在快餐厅就花掉了。有一次他领到了十几元的红包,觉得很划算。

他称“碰一下”领红包需要用户有点击打开支付宝的动作,“目前用下来还可以,毕竟有优惠。但未来随着技术或广告功能成熟后,比较难说。”

他同样认为,“碰一下”设备在小区内安装需要经过物业及住户的允许,并作详细说明,“因为现在科技发达,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开展违法的事,特别是对年纪大的居民而言,他们当中一些人没有办法分辨出设备真假。”

在他看来,一些居民反感“碰一下”设备,更是出于对电梯广告无孔不入的无奈。近年来电梯广告不断增多,“碰一下”设备也可视为一种新型广告。“我看到反对的原因,除了信息安全问题,就是觉得广告太充斥生活。”他说,从这个角度讲,更应当管控的是电梯广告投放。

会不会“碰掉手机里的钱”?

“碰一下”设备的背后是NFC技术,作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能够使电子设备在非接触式条件下进行点对点数据传输,距离通常在10厘米以内。2024年7月,支付宝推出基于NFC的“碰一下”收款模式,在线下商超广泛应用。2025年“碰一下”抢红包又开始在电梯场景铺开。

此前有居民反映,电梯广告突然多了“碰一下”装置,会不会出现“碰掉手机里的钱”的危险?上海辟谣平台曾发文表示,电梯里的“碰一下”,如果是正规设备,不存在“碰掉手机里的钱”的风险。正常的NFC技术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在日常生活中,读取交通卡、正常的隔空支付等,都离不开NFC技术,其安全性和便利性已得到验证。

在安全性方面,相关设备的技术人员表示有保障。一方面,电梯里的“碰一下”必须由用户主动将开启NFC功能的手机精准靠近设备才会触发。手机锁屏、手机未锁屏但无意中扫过“碰一下”装置、未开启NFC功能的手机紧贴“碰一碰”装置等,都不会触发广告。另一方面,电梯里的“碰一下”设备不具备支付功能,能杜绝“碰掉钱”。

小区一部电梯装4个“碰一下”引质疑(存在信息泄露风险吗?设备进小区是否经过了业主同意?)

用手机碰触“碰一下”抢红包后,出现支付宝弹窗。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但有居民担忧,电梯人多时可能会出现不小心“碰一下”的状况。根据澎湃新闻记者实测,这种情况虽然概率较低,但的确存在。不过,当手机“碰”出广告后,是否要领取对应的优惠券,仍须经过机主确认。但是,整个过程需要操控手机、集中注意力,会给机主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律师:安装“碰一下”设备,应当保障业主的知情权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居民反映集中的,是相关公司没有与业主、物业、社区等进行充分沟通,对问题无法给出准确解答,引发误解,甚至产生纠纷。同时,部分居民认为即使“碰一下”设备是“安全的”,但其在小区生活空间广泛布设,已影响居民生活安宁。更何况,今后会不会有更多广告乃至“假设备”进入小区?

“电梯本是安静的运输工作,广告应该没有或者很少。‘碰一碰’抢红包,以金钱诱饵发广告,是带有金钱性质的射幸合同,有悖公序良俗,也会干扰平静的生活。”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丁金坤认为,居民小区是生活空间,“碰一下”设备广泛进入小区电梯,甚至一部电梯出现三四个设备,涉嫌侵犯居民的隐私权、安宁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公民的私人生活安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骚扰电话、弹窗广告、霸屏广告等行为,都可能涉及对私人生活安宁的侵犯,也涉及对个人信息的不正当使用,如果这种侵犯较为严重且持续存在,符合侵权行为的要件,就需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相关小区物业反映,部分小区新增的“碰一下”设备,是与原有电梯广告合同绑定的,因此直接进入小区安装。部分小区电梯没有“碰一下”设备,如果要安装该设备,需要先经过小区业委会同意,广告收益均进入小区公共账户。

丁金坤认为,“碰一下”设备的安装,应当保障业主的知情权,提前与物业、社区等进行沟通。业主将小区的管理权委托给物业公司,虽然物业很难做到每件事都提前沟通,但如果业主对相关设备提出意见,物业应及时调整或撤销该设备,也应对广告模式、收益分配等作充分说明。

“电梯广告多也就算了,没想到已经发展到需要互动、影响生活安宁的程度,实在有点被打扰了。”江女士无奈地说。她的态度也反映了不少居民的心声。

不少小区居民认为,“碰一下”设备作为新生事物,容易引发疑虑,监管部门应加强引导和规范。相关企业和小区物业应审慎决策,如果要安装,也应当主动向居民说明原理与用途,取得理解与信任,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如果居民反对,更应尊重居民的意愿。


小区一部电梯装4个“碰一下”引质疑(存在信息泄露风险吗?设备进小区是否经过了业主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