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围栏前“长满”家长(这哪是送孩子?分明是“送完还要偷偷看一眼”的仪式感。)

开学第一天围栏前“长满”家长(这哪是送孩子?分明是“送完还要偷偷看一眼”的仪式感。)

九月一日,天刚蒙蒙亮,大街小巷就开始热闹起来。不是因为节日,也不是因为促销,而是因为——开学了。

开学第一天围栏前“长满”家长(这哪是送孩子?分明是“送完还要偷偷看一眼”的仪式感。)

你要是路过哪所小学或者幼儿园,准能看见一道奇景:围墙边上,人头攒动,有蹲着的,有踮脚的,有趴在水泥墩上的,还有直接手脚并用爬上去的。白墙、铁栏、水泥墩,全成了“观娃专用平台”。有人举着手机,有人眯着眼,有人还戴着老花镜,就为了多看一眼那个刚刚走进校门的小身影。

这哪是送孩子?分明是“送完还要偷偷看一眼”的仪式感。

有个大爷,头发都白了,颤巍巍地爬上栏杆,脖子伸得老长,嘴里还念叨:“就看一眼,就一眼……”旁边人笑他,他说:“我儿子第一次上学,我哪能不看?”

开学第一天围栏前“长满”家长(这哪是送孩子?分明是“送完还要偷偷看一眼”的仪式感。)

这画面,真不是段子,是真实发生的。

全国多地都上演了这一幕。北京朝阳区那所小学,围栏上站满了人,像一排排“人形探头”。有人在底下蹲着,从缝隙里往里瞅;有人干脆爬上去,整个人探出去,就差没把头伸进教室了。

说真的,看着有点好笑,可笑完之后,心里又有点酸。

开学第一天围栏前“长满”家长(这哪是送孩子?分明是“送完还要偷偷看一眼”的仪式感。)

谁家孩子不是心头肉?平时在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得盯着,生怕磕着碰着。可今天,孩子一脚跨进了校门,那扇门一关,心就空了一块。

送完孩子,家长其实早就想走,可腿不听使唤。走几步,又回头;走几步,又停下。最后干脆——就站在围墙边,看着,看着,好像只要看得够久,孩子就能多一点安全感。

有家长说,这不是不放心学校,是不放心孩子。怕他哭,怕他饿,怕他没人说话,怕他被人欺负。

开学第一天围栏前“长满”家长(这哪是送孩子?分明是“送完还要偷偷看一眼”的仪式感。)

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其实比你想象中坚强?

第一次上学,哭是正常的。可哭完,他也会抬头看老师,会伸手去拿新书包,会跟同学说“你好”。

他不是被扔进了陌生世界,而是正一点点,自己摸索着长大。

开学第一天围栏前“长满”家长(这哪是送孩子?分明是“送完还要偷偷看一眼”的仪式感。)

我们总说要“放手”,可真到了那一刻,谁又能真放得下?

可正因为放不下,才更该学会慢慢放。

孩子不是我们永远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生命。他需要的,不是我们一直盯着,而是我们稳稳地站在背后,给他一个可以回头的港湾。

开学第一天围栏前“长满”家长(这哪是送孩子?分明是“送完还要偷偷看一眼”的仪式感。)

你站在墙外看,他站在教室里学。

你担心他吃不好,他可能正和同学分享饼干;你担心他交不到朋友,他可能已经和人一起玩跳皮筋了。

你眼里的“不放心”,在孩子眼里,可能只是“妈妈再看一眼就走”的小情绪。

开学第一天围栏前“长满”家长(这哪是送孩子?分明是“送完还要偷偷看一眼”的仪式感。)

所以啊,别急着爬墙。

你不是在“探视”,你是在“告别”。

告别那个整天黏着你的小人儿,告别那个你随时能抱在怀里撒娇的瞬间。

开学第一天围栏前“长满”家长(这哪是送孩子?分明是“送完还要偷偷看一眼”的仪式感。)

这世上最动人的爱,不是寸步不离,而是:我愿意让你走远一点,哪怕我站在墙外,心也跟着你一起走。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在成长。

别急着看,也别怕看不见。

你给他的爱,从来不在围墙的这一边,而在他每一次跌倒又爬起来的瞬间里。

你送他进校门的那一刻,就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务——你给了他勇气,也给了他底气。

所以,别怕。

孩子在,你在,就够了。

今天你去送娃了吗?

你有没有,也悄悄爬上过那道墙?


开学第一天围栏前“长满”家长(这哪是送孩子?分明是“送完还要偷偷看一眼”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