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机上的安静时光被免费WiFi悄悄偷走,这一话题在朋友圈内被热传。东方航空已经将免费网络覆盖到了七成宽体机的经济舱,刷新闻只需十秒,仿佛将办公室直接搬上了万米高空。
曾经登机后就能享受的两小时宁静,现在已经成为了历史。过去三年,东方航空不断升级空中网络服务,从“3000米以下没信号”到“全程不掉线”,并推出了99元多次卡和积分年卡,门槛越来越低,既方便了乘客,也引发了焦虑。
对于许多打工人来说,飞行曾经是一段可以合法失联的时间,老板找不到,自己也心安理得。但现在,随着免费WiFi的普及,航旅纵横会弹窗提醒已接入免费WiFi,让人心跳加速。网友的担忧并非矫情,多篇航媒实测显示,机上的网速已经能够稳住5Mbps,甚至可以进行视频会议。
乘务员在访谈中透露,现在经常遇到乘客戴着耳机开Teams会议,偶尔还会把电脑放在小桌板上共享屏幕。这种现象让人们对“休息”的定义产生了新的思考。虽然民航局2023年的问卷显示,62%的旅客把“飞机上能睡觉”列为首要需求,但同一年,愿意购买机上WiFi的人数却翻了三倍。这种既要休息又想保持联系的矛盾已经成为了空中新常态。
其实国外航空公司早就走在了这条路上。航空在2017年实现了全程WiFi免费,随后三年内,长途航线乘客在机上办公比例从11%涨到了34%。同公司的2022年内部报告也显示,乘务员收到的“客舱噪音投诉”增加了40%,主要源于视频会议和外放视频。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情味逐渐淡薄。
卫星带宽成本越来越低,航空公司可以通过广告和数据来平衡成本,免费WiFi成为了流量。但对于那些想要安静休息的乘客来说,却不得不面对群里消息不断的问题。有人甚至想出笨办法,登机前故意把手机留在行李箱,或者提前开飞行模式再断WiFi。但不久后就有人发现,座位前方的娱乐屏也接入了企业微信,让人无奈。
面对这种情况,唯一的出路就是设定边界。如果公司不主动约定“飞行时段不算工时”,个人就只能自己把握尺度。当你在收到免费WiFi验证码时,不妨想想是否应该把它留在口袋里的那一秒,为自己买一份安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