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职业年金139个月领取奥秘:这笔钱到底是怎么算的?

揭秘职业年金139个月领取奥秘:这笔钱到底是怎么算的?

拆解职业年金139个月领取奥秘:这笔钱到底是怎么算的

前言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很多人关心的话题——职业年金。特别是很多临近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职场人士,都在好奇:职业年金到底是怎么算的?为啥领取标准是139个月?这139个月背后到底藏着啥秘密?别急,今天我就跟大家掰扯掰扯这139个月的来龙去脉,看看职业年金这笔钱到底是怎么算的。

第一章:职业年金的前世今生——从规定到个人账户

说起职业年金,咱们得先得知道它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职业年金就是咱们作为公职人员或者某些特殊行业的职工,在退休后能继续领的钱。这可不是商业养老保险那种商业行为,而是给咱们的福利待遇,属于“第二次工资”

职业年金制度最早是在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为啥要搞这个制度呢?主要是因为原来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跟企业职工的不一样,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按工资标准计发养老金,这导致他们的养老金水平比企业职工高出一截。为了实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同时解决养老金待遇差距的问题,就推出了职业年金制度。

职业年金跟基本养老保险是啥关系呢?简单说,职业年金是补充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是基础养老金。两者加起来,才能保障咱们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根据规定,参加职业年金计划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符合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可以领取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的钱从哪来?主要有两部分:个人缴费和企业(单位)缴费。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的缴费工资的8%,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的缴费工资的12%。这两部分钱都会划入咱们的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比如你一个月工资5000元,那每个月个人要交400元,单位要交600元,一共1000元,全部进入你的职业年金账户。

第二章:139个月的由来——精算师的智慧与设计

现在最让大家都挠头的问题来了:为啥职业年金要按139个月领取?这139个月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其实啊,这背后涉及到精算学的原理和设计。

首先咱们得明白,职业年金个人账户里的钱,本质上是咱们工作期间积累的”储蓄”。退休后按月领取,就相当于把这笔钱”变相卖”给支付方,每个月拿一点,直到这笔钱用完。那么问题来了:这笔钱能支撑多久呢?139个月就是精算师们算出来的答案。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职业年金管理暂行办法》,职业年金待遇的计发办法是: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每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金额。这里的计发月数就是139个月。

为啥是139个月?这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经过精算计算得出的。根据人社部的解释,139个月这个数字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 退休人员平均预期寿命:根据我国目前的统计,退休人员平均预期寿命大约是80岁左右。

2. 退休年龄:我国事业单位退休年龄是男性60岁,女性55岁,女性工人50岁。

3. 领取年龄:职业年金从退休月开始领取,一般会持续到死亡为止。

精算师们通过计算发现,以60岁退休为例,假设退休后能活20年(240个月),但考虑到有些人可能活得更长,有些人可能活得较短,139个月这个数字能够在保证养老金发放公平性的同时,兼顾的可持续性。

咱们可以用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假设你60岁退休,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有100万元,那么每月能领100万÷139≈719元。如果计发月数是150个月,每月就只能领100万÷150≈667元。你看,计发月数不同,每月领取的金额就不同。

第三章: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金的”爱情故事”——两者如何组合

职业年金和基本养老金的关系,可以说是”1+1>2″的组合。单独看职业年金,每月领的钱可能不多,但跟基本养老金加起来,那可就是另一回事。很多退休人员发现,有了职业年金加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基本养老金的计算相对复杂,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职业年金则相对简单,就是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139个月。两者加起来,才是咱们退休后的全部养老金收入。

以某市一位退休教师为例,她55岁退休,基本养老金每月3000元,职业年金每月500元,两者加起来就是3500元。如果只有基本养老金,她每月只能领3000元。你看,职业年金的作用是不是很明显?

职业年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长缴多得”。你工作年限越长,个人账户里的钱就越多,退休后每月领取的金额也就越高。这就鼓励大家早点参加职业年金计划,并且长期参加。

比如同样是55岁退休的女性,一位工作了30年,另一位只工作了10年。假设两人的工资水平相同,那么30年工龄的退休人员,职业年金个人账户里的钱会多出好几倍,退休后每月领取的金额自然也高很多。

第四章:职业年金投资运作——让钱生钱的秘密

很多人以为职业年金就是存银行吃利息,其实不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里的钱,并不是简单存起来,而是要投资运作的。为了让大家的钱能够保值增值,专门设立了职业年金,委托给专业的管理公司进行投资。

根据《职业年金管理暂行办法》,职业年金的投资范围包括国债、地方债券、企业债券、股票、证券投资、投资型保险产品等。投资目标是保证职业年金保值增值,同时控制风险。

职业年金的投资运作,遵循”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原则。具体来说:

1. 安全性:投资要以安全性为主,确保本金安全。大部分资金会投资于国债、地方债券等低风险产品。

2. 收益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追求一定的收益。会适当配置一些股票、等较高收益的产品。

3. 流动性:要保证一部分资金可以随时变现,用于支付当期养老金。

职业年金的投资运作,由人社部和财政部负责监管。每年都会公布投资收益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近年来职业年金的投资收益都比较好,能够有效实现保值增值。

以2022年为例,全国职业年金投资收益率为3.59%,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也跑赢了同期CPI,实现了保值增值。这就意味着,咱们存入职业年金账户的钱,不仅不会贬值,还能有所增值,到退休时能领到更多的钱。

第五章:职业年金转移接续——流动人口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工作流动性大,跳槽是常事。那么,如果我在一个单位参加了职业年金,跳槽到另一个单位,职业年金怎么办?能不能转移?其实啊,职业年金转移接续制度早就安排好了。

根据规定,参加职业年金计划的职工,如果调动工作,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可以随同转移。具体来说:

1. 职工调动工作,由调入单位负责接续其职业年金关系。

2. 转移的资金包括个人缴费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以及投资收益。

3. 转移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会全部转移至新单位的职业年金个人账户。

4. 如果职工最终离开公职,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可以一次性取出。

以小李为例,他在A单位工作了5年,参加了职业年金计划。后来跳槽到B单位,B单位也参加了职业年金计划。那么小李的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就会从A单位转移到B单位,他之前积累的所有钱都会带过去。

再比如小王在A单位工作了10年,然后辞职创业。那么他可以申请一次性取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所有钱。这个钱需要缴个人所得税,税率是20%。

职业年金转移接续制度,解决了流动人口职业年金的问题,让大家不用担心因为工作调动而损失职业年金。这也体现了职业年金制度的灵活性和人性化。

第六章:职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殊途同归的选择

除了职业年金,很多人还会考虑商业养老保险。那么职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有啥区别呢?应该怎么选择?其实啊,两者都是为退休生活提供保障的工具,但性质不同,作用也不同。

职业年金是给咱们的福利待遇,具有强制性和补充性。只要符合条件,单位必须为你缴纳,个人也必须缴纳。职业年金的主要特点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能有效提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商业养老保险则是个人自愿购买的产品,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保险类型和缴费方式。商业养老保险的主要特点是灵活性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调整。

以张先生为例,他在一家企业工作,单位没有职业年金。为了给自己增加保障,他购买了一份商业养老保险。这份保险每年缴费5000元,交20年,退休后每月能领3000元。如果他的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有20万元,那么他退休后的全部养老金收入就是每月6000元。

职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的组合,可以形成”1+1>2″的效果。


揭秘职业年金139个月领取奥秘:这笔钱到底是怎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