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丧家之犬”,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论语》里孔子对子路说的话:”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子路不服气,孔子就说了:”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子路更不高兴,孔子就进一步讽刺道:”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后来子路气得去找蒯通问计,蒯通就说了:”匹夫之勇,其血之勇也”这里的”匹夫之勇”可能就暗含了子路像丧家之犬一样没有归属感的形象
但今天我们说的”丧家之犬”,更多是指孔子对自己的一种自嘲话说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到了楚国,楚昭王想请他做国师,他犹豫了一下,结果昭王就病死了孔子只好继续流浪,路过陈国时,连饭都吃不上,只能靠野菜充饥这时候他觉得自己就像一条无家可归的狗,惶惶不可终日这背后的故事可就多了去了,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慢慢说
第一章 孔子周游列国的初衷与困境
主题:孔子理想的破灭与现实的残酷
话说当年孔子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学者了他创办私学,广收,还自比于古代的圣人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实现自己的抱负,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为此,他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希望找到一个赏识他的君主,推行自己的主张
孔子这一路走来,真是坎坷啊先是在鲁国,结果被排挤,只好辞职后来听说齐国需要人才,就带着弟子们去应聘,结果又失败了再后来,他听说宋国要,就兴冲冲地赶过去,结果宋国国君宋襄公刚去世,新君还没站稳脚跟,哪有时间听他讲那些大道理
咱们得说说孔子到底主张啥他提倡”仁政”,就是要者爱护百姓,做百姓的表率;他主张”礼治”,认为社会需要规矩和秩序;他还强调”德才兼备”,认为治理需要有道德有才能的人这些主张在当时看来是挺先进的,但问题在于,当时的诸侯国都是些小,哪有心思搞什么仁政德治他们更关心的是怎么扩张领土,怎么增加财富
孔子带着弟子们一路从鲁国到卫国,从卫国到陈国,从陈国到楚国,再回到卫国,这一路下来,弟子们都瘦了一圈,孔子自己也觉得身心俱疲有一次在陈国被困,连饭都吃不上,只能喝野菜汤,子路都忍不住抱怨了:”夫子之道,是无所用之地的”孔子听了,也不生气,反而笑着说:”然,有是言也不曰’君子固穷’乎”你看,连吃饭都成问题,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这不就是”君子固穷”的最好体现吗
第二章 孔子”丧家之犬”形象的自我剖析
主题:孔子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识
咱们前面说了,孔子在楚国的时候,楚昭王想请他做国师,他犹豫了一下,结果昭王就病死了这下孔子可真是欲哭无泪啊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结果人家君主刚去世,新君又不会用他,他就像一条被主人抛弃的狗,不知道该往哪儿去
孔子对自己的这种处境有清醒的认识他在《论语》里就说过:”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意思是说,我和鸟兽怎么能混在一起呢我总得找个人类社会立足啊你看,他这话说的,既自嘲又无奈
咱们得说说孔子为啥觉得自己像丧家之犬他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不想过那种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他希望自己的主张能被采纳,能让社会进步但现实是,当时的诸侯国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哪有闲心听他讲那些大道理
孔子太坚持自己的原则了他看不惯那些们的虚伪和贪婪,所以他敢于批评他们,结果就得了不少人在鲁国的时候,他就因为批评季氏”八佾舞于庭”,被季氏的家臣阳虎记恨在心,后来他离开鲁国,阳虎就到处散布他的坏话
再说了,孔子这个人吧,性格也有点轴他太相信自己了,总觉得自己的主张是最别人不听他的就是不明智比如在卫国的时候,卫灵公问他:”子路有才干吗”孔子说:”有才干啊,让他治理千户之邑,绰绰有余”卫灵公说:”有才干啊,让他治理万钟之禄,绰绰有余”孔子说:”有才干啊,让他治理一个诸侯国,绰绰有余”卫灵公听了直摇头,说:”我哪敢劳烦您呢”你看,孔子这话说的,自己都觉得自己是能人,结果人家卫灵公都不想要他
所以啊,孔子觉得自己像丧家之犬,一方面是因为他确实无处容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也知道自己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很难实现
第三章 孔子弟子们的心路历程
主题:困境中的师生情谊与理想坚守
孔子这一路走来,弟子们可没少受苦他们跟着老师风餐露宿,有时候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但奇怪的是,就算再苦再难,弟子们也从未想过放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咱们先说说子路子路这个人,性格直爽,勇猛过人,但有时候有点冲动在陈国被困的时候,他看着老师连野菜汤都喝不上,就忍不住抱怨了孔子听了,不仅没生气,反而笑了子路一看老师都不生气,自己更不好意思了,赶紧说:”弟子也有一份力量”你看,这就是师生情谊
再说说颜回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聪明绝顶,品德高尚但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让孔子痛失爱徒在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哭得那叫一个伤心,他说:”天丧予天丧予”意思是说,老天爷怎么忍心夺走我的颜回啊你看,这就是师生之间的感情
还有子贡,这个人是商业奇才,据说他经商的时候,”岁取倍息”,意思是说一年能赚一倍的利息但他把赚来的钱都用来资助老师,自己却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在孔子最困难的时候,子贡就拿出自己的钱财来支持老师,让他能继续周游列国
弟子们为啥这么执着呢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真的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主张是正确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自己就有理想,想跟着老师一起实现那个”天下大同”的社会
咱们得说说子路、颜回、子贡这三位代表不格的弟子子路代表了勇猛直率的性格,颜回代表了聪慧仁厚的性格,子贡代表了精明能干的性格但他们都一样,都愿意跟着孔子一起吃苦,一起坚持理想
第四章 孔子思想的现代启示
主题:穿越时空的思想光芒
孔子虽然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的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咱们现在经常说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都是孔子提倡的道德规范这些规范不仅塑造了人的性格,也影响了整个东亚文化圈
咱们得说说孔子思想为啥能流传这么久他的思想具有普适性他提倡的道德规范,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话放到现在依然适用咱们现在说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其实都是这个意思
孔子思想具有实践性他不仅提出了理论,还亲自实践他创办私学,广收,自己就是最好的示范他主张”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自己就是这样的典范他虽然周游列国,四处碰壁,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从未放弃理想
再说了,孔子思想还具有包容性他并不排斥其他学派的观点,反而能够吸收其他学派的优点比如他晚年研究《易经》,就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提倡”和而不同”,认为不同的观点可以和谐共处
所以啊,孔子思想之所以能流传这么久,是因为它既符合人性的普遍需求,又具有可操作性,还能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调整和发展
第五章 孔子形象的文学化解读
主题:从历史到文学的演变过程
咱们前面说了,孔子在《论语》里自嘲”丧家之犬”,但这个形象后来在文学作品中又被进一步加工和演变咱们得说说这个过程
在《史记》里,司马迁写《孔子世家》,对孔子的形象进行了详细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