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埙,这种古老的吹奏乐器,其实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制作和使用手埙了。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虽然与现在的陶埙有所不同,但那种通过吹孔发出声音的原理是相通的。到了商周时期,陶埙已经相当普及,成为贵族祭祀和娱乐的重要乐器。孔子就特别欣赏音乐,他在齐国听到《韶》乐后,感叹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可见古代音乐文化的繁荣。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夜坐》中写道:”谁教木叶动秋声,一夜连床听叶声”,这里的”木叶”可能就指代了类似手埙的乐器。到了明清时期,手埙的制作工艺更加成熟,形成了多种流派和形制。由于后来其他乐器的兴起,手埙逐渐淡出了主流音乐舞台,成为民间艺术的一部分。幸运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发现手埙的美,这门古老的乐器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第一章 手埙的基本知识
说到手埙,你可能会觉得它就是一个简单的陶制乐器,其实不然。手埙的世界里有很多有趣的知识,了解这些基本概念,能让你更快地掌握吹奏技巧。我们要知道手埙的基本构造。一个完整的手埙通常由吹孔、音孔和身体三部分组成。吹孔位于手埙的上部,是吹气的;音孔则分布在手埙的两侧,通过手指的遮挡和开启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发出不同的音。手埙的身体通常是陶制的,因为陶土具有良好的共鸣特性,能够使声音更加圆润浑厚。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手埙在形制上也有差异。比如,北周时期的陶埙多为椭圆形,而唐宋时期的则多为球形或扁圆形。材质方面,除了最常见的陶制手埙,还有骨制、木制甚至玉制的手埙,但最经典、最富有表现力的还是陶埙。
那么,手埙的声音特点是什么呢?手埙的声音圆润、深沉、悠扬,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不同的大小和形制,会带来不同的音色变化。比如,小的手埙声音清脆明亮,适合表现欢快的旋律;大的手埙则声音低沉浑厚,适合表现庄严或抒情的乐章。手埙还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就是它的”埙鸣效应”——当你轻轻敲击手埙的身体时,它会发出与吹奏时相似的声音,古人认为这是”天地之音”,非常有灵性。现代音乐研究也发现,手埙的声音频谱复杂丰富,包含许多泛音成分,这使得它在表现音乐时具有独特的韵味。著名音乐家马林巴对手埙情有独钟,他曾说:”手埙的声音能够直接触动人的灵魂,这是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
第二章 吹奏前的准备
想要吹好手埙,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你需要选择一把合适的手埙。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选择直径在10-12厘米左右的中号手埙,这种尺寸的手埙音色平衡,容易吹奏。在购买时,要注意手埙的做工是否精细,吹孔是否平整,音孔是否对齐。一个做工好的手埙,吹起来会顺畅很多。价格也不是越高越好,一把适合自己的、音准还不错的入门手埙最重要。我曾经有个朋友,花大价钱买了一把所谓的”大师作品”,结果吹起来声音跑调,还特别费劲,最后只能闲置。所以啊,初学时不必追求名牌,找一把音准还过得去、自己吹着舒服的手埙才是。
接下来是正确的持埙姿势。很多人一开始吹手埙时,会不自觉地用手捂住吹孔,这样空气无法进入,当然吹不响啦。正确的姿势是:将手埙竖直拿着,吹孔朝上,用嘴唇轻轻覆盖住吹孔,但不要完全堵死,要留一点缝隙。左手可以轻轻托住手埙的底部,右手则可以放在手埙的两侧,根据需要调整姿势。身体可以稍微后倾,保持放松的状态。记住,吹手埙不是吹口哨,不需要张得太大,嘴唇要放松,就像微笑一样。我曾经见过有人吹手埙时嘴巴张得老大,脸都憋红了,那肯定是不对的。正确的姿势不仅能让你吹得更轻松,还能发出更好的声音。
呼吸也是吹奏手埙的关键。很多人以为吹奏就是用嘴吹气,其实不然。手埙需要持续稳定的气流,这就需要正确的呼吸方法。建议采用腹式呼吸,也就是吸气时肚子来,呼气时肚子收缩。这样能够提供更充足、更稳定的气流。初学者可以练习吹纸条,看看能不能让纸条持续飘动,这就能检验你的气息是否稳定。记得不要用短促的爆发力吹气,那样声音会断断续续。要学会用”气沉”的感觉,让气息自然地流动。著名手埙演奏家王XX曾说过:”气息是手埙的灵魂,没有好的气息,再好的技巧也无用武之地”。这句话我深有体会,刚开始练习时,我的气息总是不够用,声音很快就弱下去了,后来坚持练习腹式呼吸,才慢慢改善。
第三章 吹响第一个音符——”吹”
现在,让我们开始吹响第一个音符吧。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基础的练习就是吹出平稳的”吹”音。这个音其实很简单,就是直接吹吹孔,不需要按任何音孔。但别看简单,要吹好也不容易。我们要确保嘴唇完全覆盖住吹孔,但不要堵死,要留一点缝隙。然后,用腹式呼吸的方式吹气,注意气息要均匀、稳定。刚开始练习时,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要么吹不响,要么声音断断续续,要么声音尖锐刺耳。别灰心,这是正常现象。我刚开始学的时候,花了整整一周才勉强吹出第一个音,那感觉就像在跟手埙较劲似的。
为了更好地掌握”吹”音,可以做一些辅助练习。比如,练习嘴唇的弹性,可以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然后逐渐把嘴角往下压,感受嘴唇的闭合和打开;再比如,练习气息的稳定,可以对着纸条吹气,看看能不能让纸条持续飘动;还可以练习嘴唇的放松,可以轻轻吹嘴唇,发出”咝”的声音,这能帮助放松嘴唇肌肉。这些练习看似简单,但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记得我刚开始练习时,嘴唇总是僵硬,吹一会儿就疼得不行,后来坚持做这些辅助练习,才慢慢改善。
还有一个重要的技巧是”口风”的控制。口风就是嘴唇吹气的力度和角度,它直接影响声音的质量。口风要适中,太强声音会尖锐刺耳,太弱声音会发虚发飘。吹气的角度也要合适,最好是垂直于吹孔,略微向下倾斜一点点。可以想象自己正在吹蜡烛,但又不能吹灭它,那样就能找到合适的口风。著名手埙演奏家李XX曾说过:”口风是手埙的灵魂,掌握了口风,就掌握了手埙的一半”。这句话一点不假,我刚开始练习时,口风总是不合适,声音要么太尖,要么太弱,后来请教老师后,才慢慢掌握了口风的控制。
第四章 掌握简单的音阶
当你能够稳定地吹出”吹”音后,就可以开始学习简单的音阶了。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基础的音阶是”1234″的简单音阶。这个音阶虽然简单,但却是学习所有手埙曲目的基础。我们要确定”吹”音的音高,也就是这个音阶的”1″。手埙的”1″相当于简谱的”do”。确定了”1″的音高后,就可以开始学习其他音符了。
学习”2″音时,需要按住手埙上的第一个音孔。这个音孔通常是靠近吹孔的第二个孔。按住这个孔后,用与”吹”音相同的口风和气息吹奏,就能发出”2″音。需要注意的是,按孔时要确保手指完全盖住音孔,不要留有任何缝隙。我曾经有个朋友,按音孔时总是留一点缝隙,结果声音跑调得很厉害,他自己都笑自己。按孔的力度也要适中,太不住,太重又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