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食为何总在农历初一前后发生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一个对天文现象充满好奇的探索者今天,咱们要聊的话题,可以说是天文学里一个既神奇又常见的现象——日食为何总在农历初一前后发生每次看到日食那短暂而震撼的景象,我总会忍不住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日食好像总在农历新年的日子前后出现呢别急,今天我就带你一起,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揭开这个谜团
农历,咱们人自己的历法,它不像公历那样严格按照地球绕太阳的周期来定日期,而是结合了月亮绕地球的周期一个农历月,大约就是一个月亮从新月到满月再回到新月的时间而“初一”,顾名思义,就是农历每个月的第一天,也就是新月的那一天日食,顾名思义,就是太阳、月亮、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月亮正好挡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从地球上看去,太阳被部分或全部遮挡住了这么一对比,你大概就能猜到点门道了——日食和农历的“新月”是不是有啥关系呢
没错,你猜对了日食的发生,确实和农历的新月日期密切相关今天,我就打算从几个方面,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跟你唠唠咱们这就开始吧
一、日食的基本原理:的完美“排排坐”
要想搞明白日食为啥总在农历初一前后,咱们得先搞清楚日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说白了,日食就是一场发生在太空中的“影子戏”,主要演员就是太阳、月亮和地球要想日食发生,这三个必须得“站对位置”,排成一条直线,也就是天文学上说的“合相”或“掩星”
具体来说,有三种主要的日食类型:
1. 全食(Total Solar Eclipse)
这时候,月亮离地球最近(处于近地点附近),它的影子完全挡住了太阳的光芒,地球上处在月球本影区的人,就能看到太阳被完全吞噬,只留下日冕那美丽的光环。哇,想想都刺激!
2. 偏食(Partial Solar Eclipse)
如果月亮离地球有点远(处于远地点附近),它的影子就不够大,只能部分遮挡太阳。这时候,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太阳被“咬”掉一块,就像被天狗叼了一口一样。这种日食相对常见一些。
3. 环食(Annular Solar Eclipse)
这种也挺特别的。当月亮离地球特别远,它的直径看起来比太阳小,虽然也排成一条直线,但月亮的影子边缘扫过地球,中心部分却漏下了太阳,形成了一个明亮的圆环,看起来就像一个金色的箍。是不是有点《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味道?
那么,问题来了,这太阳、月亮、地球,为啥要排成一条直线呢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又绕着太阳转,它们都在动,怎么就能恰好排成一条直线呢
这里就得提到月亮绕地球的轨道了月亮绕地球转的轨道,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圆,而是一个有点“扁”的椭圆,叫做“白道”更关键的是,这个“白道”平面,跟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面)并不是完全重合的,它们之间有一个大约5度的夹角
正是因为这个夹角的存在,月亮并不总是在地球和太阳的正前方大部分时候,它要么在太阳的“左边”,要么在太阳的“右边”经过,这时候我们看到的月亮,要么是娥眉月,要么是上弦月或下弦月,太阳光不会被月亮挡住,自然也就看不到日食
只有当月亮运行到“白道”与“黄道”的交点附近,并且恰好是新月的时候,也就是月亮运行到近地点附近时,这三个才有可能排成一条直线这时候,月亮就像一个移动的“遮光板”,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芒,日食就发生了
所以你看,日食的发生,首先得满足一个基本条件:月亮正好运行到白道与黄道的交点附近如果月亮没到这个位置,就算是在农历初一,也没戏还得是新月,也就是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如果不是新月,月亮要么在太阳左边,要么在右边,太阳光就被月球“擦肩而过”,我们自然也就看不到日食了
二、农历与天文学的“亲密关系”:新月与白道交点
了解了日食的基本原理,咱们再来看看农历农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精确地反映了月亮的相位变化农历初一,就是月亮和太阳几乎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刻,也就是新月这个时间点,在公历(也就是阳历)上的日期是不固定的,它每个月都会推迟大约2到3天
但是大家注意了,虽然农历初一对应的公历日期在变,但有一个规律:农历初一对应的公历日期,总是在春分点前后大约14到15天,或者秋分点前后大约14到15天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一个农历月(约29.5天)大约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1/12一个回归年(四季轮回一次)大约是365.24天咱们农历通过设置闰月来协调这个差异,使得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不管农历是哪个月,它的初一,都大致对应着太阳在黄道上从春分点移动到夏至点,再回到秋分点,或者从秋分点移动到冬至点,再回到春分点的过程中,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
关键点来了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周(一个回归年)大约需要365.24天,而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一个恒星月)大约需要27.32天 你会发现,太阳相对于月亮,每天大约会“前进”将近1度(360度/365.24天 ≈ 0.986度/天)这就意味着,月亮要追上太阳,重新回到和太阳几乎重合的位置(新月),需要大约(360度 / (360度/365.24天 – 360度/27.32天))≈ 29.53天
这个29.53天,正好就是农历的平均月长从天文学的角度看,农历的初一,就是月亮在黄道上的位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大致回到了一个固定的周期点——也就是太阳运行到春分点或秋分点前后大约14到15天的时候
现在,咱们把这两个知识点结合起来看:
1. 日食发生在月亮运行到白道与黄道的交点附近,并且是新月的时候。
2. 农历的初一,大致对应着太阳运行到春分点或秋分点前后大约14到15天的时候。
那么问题就来了:白道与黄道的交点(升交点和降交点)在黄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吗当然不是由于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倾斜,以及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并非正圆等因素,白道交点在黄道上的位置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会缓慢地移动这个现象叫做岁差岁差的影响非常缓慢,一个周期需要大约26000年,对于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内的日食预测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更关键的是,白道交点在黄道上的位置,相对于春分点或秋分点的位置,也在缓慢地变化这个变化周期大约是18.6年,称为食年这意味着,白道交点相对于春分点或秋分点的位置,会经历一个大约18.6年的周期性变化
正是因为白道交点在黄道上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能够发生日食的新月,在公历上的日期也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候,新月可能正好落在白道交点附近,发生日食;有时候则差那么一点点,就擦肩而过
你明白了,日食之所以总在农历初一前后发生,根本原因在于:农历的新月时刻,恰好是月亮运行到白道与黄道交点附近(即食限)附近的时候 这两个天文学现象的周期性规律叠加在一起,才导致了我们观察到的“日食通常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的现象
三、古今智慧:古人如何预测日食?
知道了日食发生的原理,你可能会问,那古时候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