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独具匠心的中材,正是黄芪。作为滋补上品,它的用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
现代医学的深入研究揭示,黄芪富含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以及硒、锌、铜等微量元素。这为其在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心肌供血、调节血糖水平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医界对它的应用更是广泛而深入。
为何誉之为宝?
虽然人参被视为大补元气的良,其补气力量强大且疗效迅速,但易引发上火。在临,它多用于治疗大病或久病后,气血耗损严重的情况。相较之下,黄芪的补气作用虽为温和,却持久稳定,较少引起胸闷、上火等不良反应。
有民国中医陆仲安因善用黄芪而享誉“陆黄芪”之美称,与中医史上的名医张景岳齐名。有趣的是,黄芪的价格亲民,一斤只需几十元,不仅经济实惠,其疗效亦不逊于人参。
1. 补气之效,不输人参
在补气领域,黄芪与西洋参、太子参相比,毫不逊色。对于那些气虚、气短,容易感冒、出汗的人群来说,常服黄芪是一种极佳的选择。
在中医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等慢性疾病,以及大病初愈的调养和术后伤口的愈合过程中,黄芪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心血管的保护神
黄芪具有强心、降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于心血管系统不佳的人群尤为适宜。即便是健康人士,常以黄芪泡水,也能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3. 胃肠肝胆的守护者
无论胃肠还是肝胆疾病,黄芪都能为其提供有效的保护。例如,肝炎、胃炎、胃溃疡等患者都会采用黄芪进行治疗。
4. 抗癌利器
黄芪中的多糖成分与抗物联用,能增强效并降低副作用。对于癌症患者而言,长期服用黄芪能起到较好的抗癌效果。
曾有一位肝癌晚期患者,在90年代得到关幼波等国宝级中医专家的救治。通过超大剂量的黄芪使用,使得患者的肝脏外部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控制了癌细胞的扩散,这位患者带癌生存了长达14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黄芪还有生品与炙品的区别。生黄芪为晒干还生的材,而炙黄芪则是经过蜜炙处理的熟品。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场景和效用上有所差异。例如:
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
区别一:生黄芪是晒干后的材,而炙黄芪则是经过炒制并加蜜处理的。
区别二:通常来说,生黄芪更适用于补气固表和健脾利湿等方面;而炙黄芪则擅长于益气补中以及治疗脾气亏虚和内脏下垂等问题。
分享几种日常的黄芪食用方法
1. 干嚼:把生黄芪放在嘴里像瓜子一样嚼食,体验其独特的豆香味道。
2. 泡茶:取5~10克黄芪片(不超过15克),用沸水冲泡并盖上盖子焖泡10~20分钟即可饮用。
3. 煮粥:将15克黄芪与参、梗米和大枣一同煮成粥食用。这种方法搭配有助于更好的口感和吸收。
4. 烹饪:烹饪烧肉或烧鸭时可以加入适量黄芪增加口感。
特别提醒广大群众
介绍三个黄芪的方:
方一:对于反复感冒、四肢乏力等症状的患者可以尝试“益气饮”,采用生黄芪、白术等中草制成。注意事项是上火的人群不宜饮用。
方二:针对贫血气短的问题有“补血汤”,选用生黄芪、当归等材料制作。对于疲累、心慌等症状有良好效果。